五月暑未甚,况经新雨馀。
摄山若云起,飘然望远墟。
出郭偕好事,入谷扣幽居。
日晡禽声凉,崦风迓篮舆。
万树欹涧壑,一镫耿轩疏。
夜㡡傍佛龛,晚案得山蔬。
云白绿林外,鸟啼朝日初。
推枕靧清泉,杖策曳轻裾。
杂石拥树根,万叠云涛如。
穿径石云中,杳然疑蹑虚。
法刹引遐历,宫树亦瞻诸。
高松荫暍行,清若循阶除。
亭午不逢客,寂尔惟钟鱼。
回首金碧转,始知山径纡。
耸望最高峰,筋力乏升岨。
循年嗟老矣,视日盍归欤。
复向山僧约,期余岩桂舒。

宿摄山幽居僧舍次日略览山中诸胜逮暮遂归

【注释】

五月:农历五月,夏季开始。暑:热。况经:何况经过。新雨:刚刚下过的雨。云起:云雾升起。飘然望远墟:远远望去,山间村落如在云端。

出郭:出城。偕好事:和好意的人一起出来游玩。入谷:进入山谷。扣:敲。幽居:隐居的住所。日晡(bó):下午日落时分。禽声凉:鸟鸣声凉爽。崦(yān):山坳、山峰。

万树欹(qī)涧壑(hè):万棵树歪斜地生长在山涧和山壑之中。一镫(dèng)耿轩疏:一根灯笼挂在稀疏的树枝上。轩:窗子、门洞。

夜㡡傍佛龛:夜晚,月光照耀着佛像。晚案:晚上摆好的供品。得山蔬:得到山上的蔬菜。云白绿林外,鸟啼朝日初:白云出现在远处的树林之外,早晨的鸟儿在叫。

推枕靧(wǎn)清泉,杖策曳轻裾(jū):推枕席着清凉的泉水,拄着拐杖走在阳光下的路上,穿着飘逸的衣服。靧:洗脸。杖策,拐杖。曳(yè)轻裾,行走时拖拉着长裙。

杂(zá)石拥树根:石头堆积在地上。万叠云涛如:层层波浪如同云海。

穿径石云中,杳然疑蹑虚:穿过小溪,在石缝间仰望天空,好像在踩着云雾。穿径石:穿过小溪。石云中,石缝间。

法刹引遐历:寺庙引领着远方的道路。宫树亦瞻诸:宫殿里的树木也是观赏的对象。宫树,指寺院周围的树木。瞻诸,观赏。

高松荫暍(yē)行:高大的松树遮挡住炎热的行走。清若循阶除:清爽宜人,宛如踏着台阶。

亭午不逢客,寂尔惟钟鱼:中午时分没有遇到客人,只有钟声和鱼跃声。亭午,正午时分。

回首金碧转,始知山径纡:回头一看,金色辉煌与碧绿交织,这才意识到山路曲折蜿蜒。金碧,形容建筑华丽。纡,曲。

耸望最高峰,筋力乏升岨(zhōu qiáo):抬头远眺最高峰,体力已经疲惫。筋力,体力。岨,山坡。

循年嗟老矣,视日盍归欤(hu yú):感叹自己年纪大了,不如早日归家吧。循年,随着岁月流逝。嗟,感叹。盍(hé),何不。

复向山僧约,期余岩桂舒:再次和山中的僧人约定,一起欣赏岩石上的桂花盛开。约,约会。期,期待。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摄山幽居僧舍留连之际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以清新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摄山的自然风貌,以及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

首句“五月暑未甚”点明时节和天气,为下文描绘景色做好铺垫。接着以“况经新雨馀”来表现夏日的清凉和雨水带来的滋润。“摄山若云起”,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山比作云,形象地描绘了摄山的雄伟壮丽。“飘然望远墟”,则进一步展现了山峦的辽阔和壮观。

接下来的两句“出郭偕好事,入谷扣幽居”描写了诗人与朋友一起出游的情景。他们走出城郭,一同来到了幽静的山谷中。这里的“出郭”和“入谷”分别代表了城市的喧嚣和山林的宁静。而“偕好事”则表明诗人和朋友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诗人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日晡禽声凉,崦风迓篮舆。”描述了夕阳西下时,鸟儿归巢的叫声和山风拂面的场景。这一句诗不仅渲染了傍晚时分的宁静氛围,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诗人在山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后,最终选择了返回。“万树欹涧壑,一镫耿轩疏。”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的树木倾斜生长在山涧和山壑之中的景象,同时用“一镫耿轩疏”来形容灯笼挂在稀疏的树枝上的样子。这两句诗既展示了山中的自然环境,又为后面的下山做了铺垫。

在下山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夜㡡傍佛龛,晚案得山蔬。”这两句诗分别描述了夜晚月光下的佛像和晚上摆好的供品。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最后两句“云白绿林外,鸟啼朝日初”则是诗人对山中清晨景象的描述。这里,“云白”和“鸟啼”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同时,“朝日初”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富有诗意。

这首诗通过对摄山的自然景观进行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山水世界。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