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邑青山围四境,小嶂城西庳亦胜。
昔吾先世笼有之,遂作两园地相并。
其后阅姓凡几家,败牖颓垣蓬满径。
新堂忽起辟荆榛,旧木犹存覆阴映。
百年父老观废兴,举觞竞来为地庆。
丈人健吏勇为国,尝抑豪彊沮奸幸。
馀才归逸作玆园,举废治荒譬为政。
贱子归休一亩宫,横榻仅容支麈柄。
每于田野纵嬉游,复荷乡闾同爱敬。
霜风吹澹夕阳时,往听僧庵打钟磬。
开轩松竹复清疏,解带亲交共觞咏。
坐久时逢归鸟斜,饮罢仰看圆月正。
百岁如轮那得知,一日纵狂何足病。
老梅岩隙已含苞,更待雪香攀石磴。

张印沙七丈得先职方亦园故址作逸园

我所在的县城,四周青山环绕,四境如城,小嶂城西地势较低,也很壮观。

以前我们家族曾经拥有这个地方,于是便建了两座园林,相毗邻而置。

后来有几家姓张的人家在这里落户,破败的窗牖和倒塌的墙壁,使得小径上蓬草长满了。

新堂忽然兴起,辟除荆榛,旧树仍然生长着,为庭院增添了荫凉。

百年来父老乡亲观看废兴,大家都举杯庆祝,为这片土地祝福。

丈人健吏勇为国,曾抑制豪强阻止奸邪之幸事。

余下才子回归逸园,举废治荒,好比为政。

贱子归休一亩宫,横榻仅容支麈柄。

每于田野纵嬉游,又受乡邻同爱敬。

霜风吹澹夕阳时,往听僧人打钟磬。

开轩松竹复清疏,解带亲交共觞咏。

坐久时逢归鸟斜,饮罢仰看圆月正。

百岁如轮那得知,一日纵狂何足病。

老梅岩隙已含苞,更待雪香攀石磴。

注释:

  1. 吾邑:我们的县里
  2. 青山围四境:四周被绿色的山峦包围
  3. 小嶂城西庳亦胜:在城西有个小山丘,地势较低也很不错
  4. 昔吾先世笼有之:以前我们家曾经拥有这个地方
  5. 遂作两园地相并:因此建起了两个相邻的园林
  6. 败牖颓垣蓬满径:破败的窗户和倒塌的墙垣,使小径上蓬草长满了
  7. 新堂忽起辟荆榛:新堂忽然兴建起来,铲除了荆草和榛莽
  8. 旧木犹存覆阴映:旧树仍然生长着,为庭院增添了荫凉
  9. 百年父老观废兴:百年来父老看着这个园林的兴盛与衰败
  10. 举觞竞来为地庆:举杯庆贺,为这片土地祝福
  11. 丈人健吏勇为国:丈人健吏勇敢为国
  12. 未尝抑豪彊沮奸幸:未曾抑制那些豪强之人,阻止那些奸邪之事的发生
  13. 余才归逸作玆园:我还有才能,回到逸园修建园林
  14. 贱子归休一亩宫:我贱子回来休息,享受一亩大的官邸
  15. 横榻仅容支麈柄:横放着的榻只有容纳一支麈尾的宽度
  16. 每于田野纵嬉游:每逢闲暇时间,我便在田野间游玩
  17. 更待雪香攀石磴:等到了冬天大雪飘香的时候
  18. 开轩松竹复清疏:打开窗帘,松竹更加幽雅、清新
  19. 解带亲交共觞咏:解开衣带,与朋友一起高歌吟咏
  20. 坐久时逢归鸟斜:坐久了,时常看见归巢的鸟儿斜斜地飞过
  21. 饮罢仰看圆月正:喝完酒抬头望去,一轮明月正好升起
  22. 百岁如轮那得知:一百年的时光就像这车轮转个不停似的,哪里知道呢?
  23. 一日纵狂何足病:一天之中肆意放纵,又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24. 老梅岩隙已含苞:老梅树枝缝隙中已经长出了新芽
  25. 更待雪香攀石磴:更等待雪花飘落时,去攀爬石头上的台阶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张印沙在逸园的修建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诗中通过描绘逸园的自然景观、建筑风格以及与邻里的关系等方面,展现了逸园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同时,诗人通过对逸园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友情等方面的深厚感情。
    首联“吾邑青山围四境”,点出逸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小嶂城西庳亦胜”则进一步描绘了逸园所处的位置,既是一个低矮的小山丘,也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地点。颈联“昔吾先世笼有之”回顾了家族对逸园的拥有历史。
    诗人通过“遂作两园地相并”表达了自己修建逸园的初衷,即希望将两个相邻的园林合并在一起。然后进入正文:“其后阅姓凡几家,败牖颓垣蓬满径”,描述了逸园周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家园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荒芜的景象。
    “新堂忽起辟荆榛”,新堂的兴建使得原本荒芜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随后,“旧木犹存覆阴映”,尽管旧房已不存在,但树木依然茂盛,为庭院增添了荫凉。这一部分反映了诗人对于逸园自然环境的珍视和保护。
    诗人回忆了自己在逸园中的经历:“百年父老观废兴,举觞竞来为地庆”。这里表达了逸园经历了百年风雨后依然屹立不倒,得到了人们的敬爱和庆祝,体现了逸园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诗人还提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丈人健吏勇为国,尝抑豪彊沮奸幸。”这部分内容反映了逸园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时刻,是当地官员们勇敢地为国家效力的地方。同时,也展示了逸园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尾联“贱子归休一亩宫,横榻仅容支麈柄”则是诗人对自己回到逸园后的感慨。这里的“一亩宫”可能是指逸园中的一个小院或亭台,而“横榻仅容支麈柄”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回到逸园后的舒适生活状态。最后两句“每于田野纵嬉游,复荷乡闾同爱敬”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回到逸园后的快乐心情和对家乡人民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逸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逸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深深眷恋和思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