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杭甥作桓家妇,妙迹从污寒具油。
忠义有灵应不忿,几能藏弆托清流。
【注释】:
余杭:今浙江杭州。桓家:指晋代的桓玄,字敬子,小名修,南阳新野人。东晋初为荆州刺史,后任江州刺史、荆、江二州刺史等职。曾镇守京都,为政暴虐,激起民变。永嘉五年(公元311年)被司马睿所杀,谥曰文康。其子桓彝在西晋末年与孙恩战死。“妙迹”三句:意谓桓温妻妾中以谢道韫最为贤淑。
【赏析】:
《题二王帖 其四》是唐代诗人钱起的诗作。此诗前两句写桓氏家族的败亡,谢道韫的贤淑;后两句写谢道韫的遭遇和感慨。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谢道韫不幸遭遇的同情,并借此来表达自己对权奸当道的憎恶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诗的前两句是说桓氏一家因权臣温峤而败亡。温峤,字太真,小名敬子,太原郡人,出身于东晋世家大族。他是东晋时期的大臣和诗人,历任尚书令、荆江二州刺史。公元316年,温峤随晋元帝渡江,封武昌县侯,食邑一千户。公元323年,他出任荆州刺史,次年又转任江州刺史。公元324年,他被任命为安南将军、广武侯。当时,温峤正率军讨伐石虎,平定江南。公元325年,温峤因病回京,不久病死。《晋书·温峤传》记载温峤为人“有干才,明察善断”,但好酒爱玩,“性贪淫”。公元327年,石虎死后,他的侄子石鉴篡位,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石鉴就是石勒的儿子。公元331年,石鉴被杀,石勒又立石弘为帝,改国号为“后赵”。石鉴被杀后,温峤又回到朝廷做官。后来石勒又杀了石弘,立石虎的孙子石祗为帝,改国号为“后赵”,是为“后赵石氏”。当时,温峤已去世。这首诗是钱起写给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