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僧榻压龙宫,二十年前一宿同。
偃蹇青山长待我,飘萧白发又乘风。
槛前万顷淩天外,楼上千生说梦中。
何事惊涛翻急雨,苦将悲壮撼衰翁。
【注释】
1.丹徒:即镇江。值雨:值,等待;雨,指下雨。梦楼:即梦中之楼,指焦山。挈:携带、带领。持衡:持手,这里指执笔作记。及:跟。江鸣韶:即江鸣韶台,又名龙宫洞,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郊。同游:一起游览。焦山:在江苏镇江市北,为长江支流扬子江中的一座小岛。东升楼:即焦山东边的望江楼。
2.沧江:即长江。僧榻:和尚的床。压龙宫:压在龙宫之上。龙宫,神话传说中的海中宫殿。二十年前一宿同:二十年前,作者和朋友们曾在这里共度一宵。一宿,一夜。
3.偃蹇:形容高耸的样子。青山长待我:指青山永远期待作者的到来。
4.槛前万顷凌天外:形容景色十分壮阔。槛前,栏杆旁边。凌,高出。天外,高空之外。
5.楼上千生说梦中:形容梦境奇妙。
6.何事惊涛翻急雨:不知是什么原因使惊涛骇浪翻涌起来,变成暴雨倾盆。
7.苦将悲壮撼衰翁:苦于悲壮的景象感动了衰老的诗人。悲壮,慷慨激昂。衰翁,指作者自己。
【赏析】
此诗为宋人张敦颐的《丹徒值雨梦楼邀挈持衡及江鸣韶同游焦山登东升楼》。张敦颐(1086-1169),字文潜,一字茂父,号南湖居士,江西南昌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文学家,词人,散文家,与陆九渊、朱熹友善,有《南湖遗稿》存世。诗风清雅闲淡,尤擅小令,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风格清新隽秀,意境空灵幽远。
全诗分为三段,第一段写景,第二段叙事,第三段抒情。首句“丹徒值雨梦楼邀挈持衡及江鸣韶同游焦山登东升楼”交代了出游的地点和原因——雨中登焦山观胜。次句“沧江僧榻压龙宫”,用典,写出了登高所见的壮丽景色。三句“二十年前一宿同”,回忆起二十年前的往事,感慨时光飞逝。四至六句写登高时的心境感受。颈联“偃蹇青山长待我,飘萧白发又乘风”,“青山”是作者笔下的理想境界,“白云苍狗,世事变迁”之感油然而生。尾联“槛前万顷淩天外,楼上千生说梦中”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最后两句“何事惊涛翻急雨,苦将悲壮撼衰翁”感叹着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和悲伤。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于逝去时光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