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侯山与故宫连,想见兴王作邑年。
银海竟从僧易地,石床空令女朝天。
山青尚似觚棱阙,涧涸曾无功德泉。
正是江村寒食节,落花飞絮羡门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由南京回苏州时经过明孝陵而作。诗的首句写山与故宫的连属,第二句写想见兴王当年作邑之情景。三、四句写银海寺僧易地为佛座,石床空令女朝天;五、六句写觚棱阙犹青,功德泉已涸。末二句写江村寒食节,落花飞絮羡门前。
此诗从“明孝陵”这个特定的地方入手,以“过明孝陵”为题,把历史传说、现实景物和作者的感慨融为一体,写出了历史的沧桑感和现实的凄凉感,表达了作者对明太祖朱元璋的崇敬之情和对亡国之痛。
【注释】
①蒋侯山: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相传三国时期孙权于此设坛祭祀关羽,故名蒋侯山。②故宫:指明代南京城,即今南京市。③兴王:指朱元璋。④银海:银海寺,位于南京钟山南麓。⑤功德泉:原为寺庙内的一口泉水,后被僧人改为佛座,故称功德泉。⑥觚棱阙:古代帝王宫室的高大建筑,这里指南京城。⑦飞絮:飘零的柳絮。⑧门前:指作者自己的住处。
译文:
蒋侯山上与故宫相连,我想起当年明朝开基功臣朱元璋建都金陵的时候。
银海寺僧易地为佛座,石床空令女朝天。
山色依旧像觚棱阙那样的青色,涧水早已无功德泉那样的清流。
正是江南寒冷的清明节,落花飞絮羡慕门前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