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山径断行轩,拥肿枝柯大树存。
节目何由能待问,青黄久已谢为樽。
披榛客自非流俗,岐路谁当见道原。
共对小庭芳草积,林风吹晚更无言。
鲍鸾书自歙渡江问业于蒙陋愧其意赠以诗:
我如山径断行轩,拥肿枝柯大树存。
节目何由能待问,青黄久已谢为樽。
披榛客自非流俗,岐路谁当见道原。
共对小庭芳草积,林风吹晚更无言。
【注释】
(1)“我如”二句:言自己像一座大山断了道路一样,被贬外放;“拥肿枝柯”四句:比喻自己虽然才华不出众,但依然坚守正道。“节目”,即节操,指节操不能等待询问才能知道,如同青黄已变,不再值钱一样。此句化用屈原《离骚》中的“余不忍为此态也”之意。“青黄”,喻年岁。“谢为樽”,比喻自己像酒器一样,不被重用。
(2)“披榛”二句:说自己不是世俗的人,而像在歧路上的行人一样,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道理。这是借用孔子“鄙夫(庸俗之人)可与往也,未可与立也。夫子(孔子)之道,吾岂敢望哉!”之语,表示自己的志向不在仕途上。“披榛”,是说在丛生的荆棘中前行,比喻处于险境之中。“岐路”,岔路,比喻不同的道路或选择。“道原”,即道本,指真正的道理。
(3)“共对”二句:意思是一起坐在庭院中欣赏花草,而此时天色渐晚,风声呼啸,更加沉默无语。这是诗人在贬谪期间,独自品味寂寞和孤独的一种表现。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期间,诗人身处僻远之地,远离京城,远离官场,内心孤苦无依,但又不敢明言,只得借助写景寄寓哀怨之情。
首联“我如山径断行轩,拥肿枝柯大树存。”诗人以“山径断行”比喻自己因被罢官而被迫离开官场,就像一条山路断绝一样。“拥肿枝柯”,比喻自己虽然才华不出众,但依然坚守正道。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枝柯”比作“拥肿的大树”,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坚持正义的形象。
颔联“节目何由能待问,青黄久已谢为樽。”诗人通过“节目”和“青黄”的比喻,表达了自己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无法得到重用的现状。在这里,诗人运用了“青黄”、“节目”这两个关键词来比喻自己的处境。青黄代表着岁月的变化,而节目则象征着节操、道德。诗人通过这两个词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尽管才华横溢,却无法得到重用的痛苦。
颈联“披榛客自非流俗,岐路谁当见道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并不是世俗之人,而像在歧路上的行人一样,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道理。这里的“披榛”象征着身处逆境,而“岐路”则暗示了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曲折和未知。诗人用这两个词来表达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追求真理的决心和勇气。
尾联“共对小庭芳草积,林风吹晚更无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一起坐在庭院中欣赏花草,而此时天色渐晚,风声呼啸,更加沉默无语。这里通过“小庭芳草”来描绘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和美丽,而“林风吹晚更无言”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沉默。这两句诗既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又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