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循修竹,高低杳霭闲。
秋风深院桂,寒色寺门山。
龙象来居少,鸦乌暮语闲。
故人馀隐迹,孤杖此追攀。

葆光寺

一径循修竹,高低杳霭闲。

秋风深院桂,寒色寺门山。

龙象来居少,鸦乌暮语闲。

故人馀隐迹,孤杖此追攀。

注释:

  1. 葆光寺:指的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灵隐寺,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之一。
  2. 一径循修竹:一条小路蜿蜒在茂密的竹林间。修竹:修长挺拔的竹子。
  3. 高低杳霭闲:高高低低的竹子间弥漫着宁静而神秘的气息。杳霭:形容云雾缭绕、景色模糊。
  4. 秋风深院桂:深秋时节,院中桂花飘香。深院:深幽的庭院。
  5. 寒色寺门山:寺庙门前的山岭被寒冷的气息笼罩。寒色:冷色调的色彩,通常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象。
  6. 龙象来居少:寺院中的僧侣数量不多。龙象:比喻佛教徒,源自佛教中的龙王和象王,常用来形容修行者或僧尼。
  7. 鸦乌暮语闲:乌鸦与老鹰在黄昏时分相互鸣叫。鸦乌:指乌鸦,也泛指鸟类。暮语:傍晚时鸟儿的叫声。
  8. 故人馀隐迹:旧日的友人留下的足迹已经消失。余:残余、遗留。
  9. 孤杖此追攀:独自手持拐杖追赶前人的踪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葆光寺的一次即兴游览,通过描绘寺院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佛学思想的领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修竹”、“寒色”、“龙象”、“孤杖”,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层次感。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述和感受,展现了他对自然界和人文环境的深切关注和独特见解。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佛学思想,将佛教中的“龙象”比喻为修行的僧人,将“孤杖”比作追寻前人踪迹的行者,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宗教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