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资为政,维藩见节旄。
阜居凭井邑,清气拥林皋。
暇日聊陈宴,临风一染毫。
石梯摹蜀道,往迹念仍劳。
【注释】
游瞻园和香亭:游览瞻园,观赏香亭。瞻园、香亭都是苏州的名胜之地。
资:凭藉。
维藩:指边疆重臣。节:符节,是古代朝廷授予大臣的凭证。旄:古代一种装饰有牦牛尾的旗子,这里指旌旗。
阜:山势高峻的地方。凭:依靠。井邑:城池,泛指城镇。
清气:清风,这里指高雅的风气。拥:环绕。林皋(gāo):水边或树林中的空地。
临风一染毫:在微风中写诗作文,挥笔如飞。
石梯:指登高的路。蜀道:四川境内的山路。
往迹:过去的经历。劳:辛劳。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题画来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感情。全诗以“儒”为枢纽,从游赏瞻园与香亭起兴,然后写到自己对当前政治局势的看法,最后点题,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开头四句写景抒情,表现诗人对儒者的敬重,并由此引出下文的议论。“儒者资为政”,是说儒家学说是治国安邦的基本道理;“维藩见节旄”,是说儒者应该像边疆的重臣一样,为国家捍卫疆土,巩固边防;“阜居凭井邑”,是写自己虽然居住在繁华的城市之中,但仍然心系边疆,忧念国家大事;“清气拥林皋”,是说自己虽身处繁华之中,却始终保持着高雅的情操和清新的志趣。这几句话既表现出诗人的胸怀抱负,也透露出他对于当前朝局的不满。
中间四句,由游赏转入议论。“暇日聊陈宴”,意思是在闲暇的时候,不妨坐下来一起饮酒赋诗,畅谈天下大义。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这种表面上的应酬,而是进一步指出:“临风一染毫”,意即在微风中挥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诗。“临风”,是说在微风中,可以使人心情舒畅;“一染毫”,是说在微风中写诗,可以让人文思敏捷。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心境、才情和爱好,而且暗示了自己对于当前政治局势的不满,希望人们能够抛弃那些庸俗无聊的东西,共同追求光明磊落、正直坦荡的生活态度,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人生价值。
结尾四句,再次回到前面所提到的儒者的话题上来。“石梯摹蜀道”,“蜀道”,指的是险峻曲折的山路。《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躬耕陇亩……”后用“蜀道”泛指险阻艰难的道路。“石梯”是攀援山路的石阶,而“摹”则有模拟、仿效之意。这一句的意思是:我在攀援险峻崎岖的山路时,不禁想起当年诸葛亮曾经走过这段路,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话。“往迹”,指诸葛亮当年所留下的足迹;“仍”,是依然的意思;“劳”,是辛苦的意思。这两句诗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自己将来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的一种鞭策。
这首诗通过题画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于当前政治局势的不满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它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广阔,给人以启迪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