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犯天盖,长鲸搅海镜。
以予较之彼,犹自羞陷阱。
迁贸诩器利,矜盈谓气劲。
一败遂为羞,大福至不更。
无乃过棼云,制身宜自订。
言毕忽无睹,风息梦亦醒。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体裁、思想内容、主要表现手法、艺术特点等。然后根据这些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比如本诗属于七言绝句,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全诗以大鹏、长鲸自喻,通过写大风刮来,将他们刮到岸边,比喻自己遭难被贬,也比喻国家遭遇动乱,人民流离失所,而自己却仍不自知。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被贬之后,仍心存高远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洪泽湖遇风(其一)
大鹏犯天盖,长鲸搅海镜。
以予较之彼,犹自羞陷阱。
迁贸诩器利,矜盈谓气劲。
一败遂为羞,大福至不更。
无乃过棼云,制身宜自订。
【译文】
大风把大鹏从天上刮来,长鲸从海里掀起了波浪。
拿我比大鹏,我尚且惭愧自己像陷在罗网里的鱼一样。
夸耀自己的器量和才能,认为有才便是有气,有气便能成事。
一旦失败,便感到羞愧。有了极大的幸运,反而不再去努力。
难道是因为自己太过于自信吗?修身立命,应自己斟酌。
说完就什么也没有了,风停了梦也就醒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被谪黄州后写的。首联二句“大鹏犯天盖,长鲸搅海镜”,用夸张的笔法,写出大风刮来的威力,形象地表明自己被贬谪到黄州是多么不幸。“大鹏”指李白,“长鲸”指李贺。这里暗含着诗人对自己不幸遭遇的不满与怨愤情绪。次联“迁贸诩器利,矜盈谓气劲”,用对比的手法,表明自己虽有才华却不被重用,只是夸耀自己的才气罢了。这两句是说:那些自恃才高气盛的人,都因没有真才实学而落得个失败的结局。“迁贸诩器利”,意思是夸耀才气;“矜盈谓气劲”,意思是自负才气。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自认为有才能,但并不因此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很有气势。“一败遂为羞,大福至不更。”是说一旦失败就会感到耻辱,一旦成功就不会改变原来的做法。“一败遂为羞”,是说如果失败,就会感到耻辱;“大福至不更”,意思是即使得到了巨大的幸福也决不会因此而改变原来的做法。这两句是说: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改变自己原来的志向。“无乃过棼云,制身宜自订。”“无乃过棼云”,意思是或许就是太自信而过于放纵自己的行为吧;“制身宜自订”,意思是应该约束自己不要放纵自我。这两句是说自己应当约束好自己不要放纵自己。“言毕忽无睹”四句是说言罢便什么也没有了,风停了梦也醒了。这四句是说自己的话刚说完,忽然觉得眼前什么都没有了,醒来一看,大风已经停息了。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大鹏和长鲸都是很大的鸟,但它们都被刮到了地面上来。我自己虽然有才华,但是却没有得到重用;即使是夸耀自己的才气也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因为一旦失败也会感到羞耻;即使得到了巨大的幸福也决不会因此而改变原来的做法。我应该约束好自己不要放纵自己;既然没有什么可说的,就不必多说了。言罢就什么也没有了,醒来一看大风已经停息了。
【点评】
此篇是诗人被贬黄州后的作品。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被贬之后,仍存高远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诗人用大鹏、长鲸自喻,通过写大风刮来,将他们刮到岸边,比喻自己遭难被贬,也比喻国家遭遇动乱,人民流离失所,而自己却仍不自知。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被贬之后,仍存高远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诗人用大鹏、长鲸自喻,通过写大风刮来,将他们刮到岸边,比喻自己遭难被贬,也比喻国家遭遇动乱,人民流离失所,而自己却仍不自知。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被贬之后,仍存高远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诗人用大鹏、长鲸自喻,通过写大风刮来,将他们刮到岸边,比喻自己遭难被贬,也比喻国家遭遇动乱,人民流离失所,而自己却仍不自知。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被贬之后,仍存高远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