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玑零璧散不拾,田父夜惊莫敢藏。
青箱世守亦仅仅,深锁何殊尘网凉。
当年有作必写与,楚亦有分旌与璜。
时时开视宁忍读,六丁下取须提防。
惟天生才加以学,小子辟席突窥墙。
追穿载籍吸元气,浅才薄艳下奔忙。
古者文章重制诰,至今读数常与杨。
圣朝责实所弗尚,诸侯侨戍争求良。
由来陈琳阮瑀集,存者纵富已已亡。
香山居士尚律切,少陵野老穷铺张。
论诗宗尚见百一,空积腹中千万章。
茅亭六月忆新落,左右花草罗丹黄。
终日相呼语不尽,三复共赏味逾长。
钟山回首竟终古,三年忽忽永心丧。
独念遗文后死责,名山何日发辉光。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断玑零璧散不拾,田父夜惊莫敢藏。
- 注释: 这是说,破碎的玉器和宝石即使散落一地也无人去捡,一个贫穷的农夫在夜晚被惊吓时也不敢去藏匿这些宝物。
- 译文: 即使玉器、珍宝散落一地,穷人也不敢去捡拾;即使是一个普通人被惊吓,也不敢去藏匿那些珍贵的物品。
2. 青箱世守亦仅仅,深锁何殊尘网凉。
- 注释: “青箱”是古代的一种箱子,用于收藏文献书籍;“世守”表示世代守护。这里指虽然有珍贵的文献书籍世代守护,但它们最终也会像“尘网”一样被遗忘。
- 译文: 尽管有珍贵的文献书籍世代守护,但最终还是会被遗忘,就像被遗忘的尘埃一样。
3. 当年有作必写与,楚亦有分旌与璜。
- 注释: “有作”指的是创作的作品,“旌与璜”指的是用来表彰的奖品。这里指过去如果有人有所创作,就必定会得到相应的奖励。
- 译文: 如果有人有所创作,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
4. 时时开视宁忍读,六丁下取须提防。
- 注释: “六丁”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力,能够移山填海。这里用来形容那些珍贵文献一旦公开展示就很容易被人窃取。
- 译文: 时刻打开展示这些珍贵文献,需要时刻提防有人偷窃。
5. 惟天生才加以学,小子辟席突窥墙。
- 注释: “惟天”指的是上天,“生才”是指赋予才能或天赋。这里是说上天给予人们天赋才华,而人们往往只是坐在一旁观看,不去学习。
- 译文: 只有上天赋予人们天赋才华,人们却往往只是坐在一旁观看,不去学习。
6. 追穿载籍吸元气,浅才薄艳下奔忙。
- 注释: “追穿”意味着深入研究和学习,“吸元气”比喻汲取知识的力量。这里的“浅才薄艳”指的是浅薄的知识和技术。
- 译文:深入钻研古籍吸取其中的精髓和力量,但是因为自己的浅薄知识和技术,总是忙碌不停。
7. 古者文章重制诰,至今读数常与杨。
- 注释: “古者”指的是古代,“制诰”指的是制定的命令或者诏书。这里指古代的文章非常重视其教化作用,而今天读这样的文章仍然能感受到它的影响。
- 译文:古代的文章非常重视其教化作用,今天读这样的文章仍然能感受到它的影响。
8. 圣朝责实所弗尚,诸侯侨戍争求良。
- 注释: “圣朝”指的是现在的朝廷,“责实”指的是要求实际效果。这里指现在朝廷更加注重实际效果而不是虚名。
- 译文:现在的朝廷更加注重实际效果,而不是追求虚名;诸侯们为了获得好的人才也会争相招揽。
9. 由来陈琳阮瑀集,存者纵富已已亡。
- 注释: “陈琳”和“阮瑀”都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这里特指他们的作品或影响。
- 译文:从历史上来看,陈琳和阮瑀等人的作品已经不存在了,他们的文学成就和影响也已经消失了。
10. 香山居士尚律切,少陵野老穷铺张。
- 注释: “香山居士”指的是白居易,“少陵野老”指的是杜甫。这里指唐代两位诗人各自注重不同的文学风格。
- 译文:白居易(香山居士)注重诗歌的音律和结构,杜甫(少陵野老)则喜欢铺陈描绘。
11. 论诗宗尚见百一,空积腹中千万章。
- 注释: “宗尚”指的是对某事物或某领域有专门的追求或喜好。这里指对诗歌有专门的追求和喜好。
- 译文:对于诗歌的研究和赏析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和见解,但最终只是将所学的内容积累在心中,并没有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12. 茅亭六月忆新落,左右花草罗丹黄。
- 注释: “茅亭”是一种简陋的亭子,这里指作者在简陋的亭子里回忆起新的收获。
- 译文:在一个简陋的亭子里回忆起新收成的喜悦,周围环绕着盛开的花草,如同画中的丹青黄色。
13. 终日相呼语不尽,三复共赏味逾长。
- 注释: “三复”是多次阅读的意思,这里指共同欣赏诗文的过程。
- 译文:整天一起交谈,谈论不尽的话题,多次阅读并品味诗文的感受也越来越深厚。
14. 钟山回首竟终古,三年忽忽永心丧。
- 注释: “钟山”是中国南京的一座著名山峰,这里指回忆过去的岁月。
- 译文:回首过去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三年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让人感到心如死灰。
15. 独念遗文后死责,名山何日发辉光。
- 注释: “遗文”指的是遗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后死责”指的是后世对这些作品的评价和责任。
- 译文:独自怀念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学作品,期待这些作品在后世能够得到公正的评价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