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浣衣雨复下,天公不愁灶婢骂。
勃姑将妇来觑人,持竿驱之了不怕。
雨晴于我何所分,亦爱窗间有夕曛。
下笔时时成一笑,雕虫应不与斯文。
【注释】:
四月雨其一: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洗衣妇的观察,描写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劳动妇女形象。
日出:早上天刚亮的时候。
浣衣:洗衣服。
雨复下:下雨又落下来。
天公不愁灶婢骂:天气晴朗,太阳出来时,灶婢(女仆)骂天公也不怕。
勃姑:指洗衣妇。勃姑将妇来觑人:勃姑(洗衣妇)将妻子叫来窥视。
持竿驱之:拿着一根竹竿赶他走。
了不怕:不再害怕了,因为已经赶走了。
夕曛:傍晚的阳光。
雕虫:刻镂的笔,指写作。
应不与斯文:大概不会成为文人雅士。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在成都草堂时写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写洗衣妇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坚毅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之情。全诗构思巧妙,用笔简练,意境深远,语言通俗流畅,富有生活气息。
首句“日出浣衣雨复下”,诗人从早上天刚亮时开始写起,描绘了一幅劳动妇女勤劳、朴实的画面,为后文的描写作了铺垫。次句“天公不愁灶婢骂”,突出了劳动人民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特点。第三句“勃姑将妇来觑人”,则刻画了劳动妇女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第四句“持竿驱之了不怕”,则进一步揭示了她们不畏强权的坚强意志。第五句“雨晴于我何所分”,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最后一句“亦爱窗间有夕曛”,则是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的赞美。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