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雨熟梅初黄,淮北雨冷川涨长。
人言日发二三尺,盐船衔尾还两塘。
故园大水年年汹,昔日儿童那知恐。
夜半官河浸入庭,起抱花盆垫书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四月雨 其二

四月(即初夏)的梅子熟透,江南的春雨刚刚过去,淮北又迎来了连绵不断的雨水。

江南的春雨虽然已经过去,但淮北的雨季却刚刚开始。这里的“初黄”指的是梅花在春天盛开时的颜色,而“雨冷川涨长”则描绘了淮北地区春季多雨、河流水位上涨的景象。

人言(人们的说法):人们常说春天的雨来得快,一发不可收拾。

盐船衔尾还两塘:指盐船在淮河两岸来回行驶,运送着大量的盐巴。

故园大水年年汹,昔日儿童那知恐:我家乡每年都遭受洪水之灾,而那时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会有这样的危险。

夜半官河浸入庭,起抱花盆垫书笼:夜晚,官河的水漫到了院子里,我不得不抱着花盆来遮挡,以免被淹。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江南和淮北的不同经历。在江南,春天的雨来得快且猛烈;而在淮北,雨季刚刚开始。作者感叹家乡每年都遭受洪水之灾,而当时的孩子却不知道会有这样的危险。最后一句反映了作者因水患而不得不采取的应对措施,如抱花盆、垫书笼等。全诗通过对比描绘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