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元祀,礼奠愆,继祢继祖继高曾,孝思不匮;
屡丰年,岁其有,奉牲奉盛奉酒醴,明德惟馨。
【序】
《祠堂联》是一组对仗工整、平仄和谐的七言诗,由清人吴兆骞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遵循律诗格律,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这组对联以祭祀祖先为主题,赞颂了孝道和德行,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和国家的深厚感情。
【注释】
秩元祀:秩,指等级;元,代指皇帝;祀,祭祀。秩元祀,即皇帝的祭祀,指帝王对先祖和祖先的祭祀。礼奠愆:礼,指礼节;奠,指祭品;愆,指过失。礼奠愆,意指按照礼仪进行祭祀时出现的失误或差错。继祢继祖继高曾:祢,指祖父;祖,指父亲;高曾,指高祖和曾祖。继祢继祖继高曾,意指继承先祖的事业和地位。孝思不匮:匮,指不足;孝思,指孝顺的思想和情感。孝思不匮,意指孝顺的思想和情感永不枯竭。屡丰年:丰年,意指丰收的年份。屡,表示多次。丰年,意指多次丰收的年份。岁其有:岁,指时间;其,指它;有,表示存在;岁其有,意指在时间中存在。奉牲奉盛奉酒醴:奉,表示奉献或尊敬;牲,指牲畜;盛,表示丰盛;酒醴,指酒和饮料。奉牲奉盛奉酒醴,意指奉献牲畜、食物和酒水等供品。明德惟馨:明德,意指光明的德行;惟馨,意指芬芳。明德惟馨,意指光明的德行令人感到芬芳。
【赏析】
这首诗以“祠堂联”为题,通过赞美祖先的功德和孝顺之情来表达对家族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以歌颂祖先的功德为主,后半部分则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以“秩元祀,礼奠愆”开始,首先点明了祭祀的对象是帝王,然后提到祭祀时的礼仪出现了失误或差错。这种描写方式既表现了对祖先的尊重,也暗示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接着,“继祢继祖继高曾”三句话,表达了继承先祖事业和地位的愿望。这种愿望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家族未来的期待。“孝思不匮”一句则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祖先的无尽思念和敬爱。
第二部分则更加突出了孝顺的主题。“屡丰年,岁其有”,表达了丰收的年岁总是存在的,而这种丰收的背后都是祖先们的努力和牺牲。“奉牲奉盛奉酒醴”则进一步强调了祭祀时的虔诚和敬意,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而“明德惟馨”一句则将这种情感升华为一种道德上的芬芳,表明只有具备高尚德行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整首诗通过对祠堂的祭祀场景和对祖先的赞美来表达了对家族和国家的深情厚意。同时,它也揭示了人性中的一种普遍情感——对于亲情、荣誉以及美德的追求和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