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威服西洋各国而遥,即此获讥谗,屈大夫来又孤立;
议论惊南宋诸儒以上,不仅工文字,王船山后是先生。
诗句解读
挽郭嵩焘联
- 德威服西洋各国而遥,即此获讥谗,屈大夫来又孤立: “德威服西洋各国而遥”表明郭嵩焘(字玉堂)的德行和威望远播海外,但同时也因此遭受了非议和批评。这里“屈大夫来又孤立”可能指的是郭嵩焘因直言进谏而被贬斥,导致他在政治上孤立无援。
- 议论惊南宋诸儒以上,不仅工文字,王船山后是先生: “议论惊南宋诸儒以上”意味着郭嵩焘的言论在南宋学者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许多学者感到震惊。“王船山后是先生”则暗示郭嵩焘在学术上的成就仅次于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
译文
- 德威服西洋诸国而远离,此获讥谗使屈大夫来又孤立; - 郭嵩焘因其德行与威望远播于西方各国,但同时也因此遭到非议和孤立。
- 议论惊动南宋诸儒之上,不止擅长文字,王船山之后无人能及; - 郭嵩焘的言论令南宋的学者们深感震撼,他在学术上的成就甚至超过了明末清初的大儒王船山。
注释
- 德威:德行与威望。
- 西洋诸国:指的是欧洲各国。
- 讥谗:指受到非议和诽谤。
- 屈大夫:指郭嵩焘被贬为官外放。
- 议论惊动:言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震动。
- 南宋诸儒:南宋时期的学者们。
- 工文字:擅长文字。
- 王船山:明朝末期大儒王夫之。
- 后无人及:此后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比。
赏析
这首挽联体现了对郭嵩焘政治生涯的复杂看法。一方面,他的德行和威望让他获得了尊重和赞誉,但另一方面,他的政治行为也受到了质疑和非议。同时,他的学术成就也被高度评价,被视为南宋学者中的佼佼者,仅次于王船山。这种评价反映了对郭嵩焘全面、深入的评价,既有肯定也有批评,体现了诗人对郭嵩焘的公正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