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有道碑,庶无愧色;
陶征士诔,犹有余哀。

【译文】

郭子仪的墓碑,可以让人无愧色;

陶渊明的碑文,还有余哀。

【注释】

黄芍田丈:即黄裳,唐代诗人、宰相。

庶无愧色:庶,差不多;无愧色,没有羞愧的神色。意思是说,即使做了对不起人民的事,也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不感到惭愧。

陶征士:指东晋陶潜(字元亮)。

诔: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哀悼死者。

【赏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在为黄裳撰写《故相国郭公墓志铭》时所作。此文是一篇悼词。作者通过“庶无愧色”、“犹有余哀”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对先贤的崇敬之情。

首句“郭有道碑”,指的是郭子仪的墓碑。郭子仪,字仲文,唐朝中兴名将,以功高震主,被肃宗封为汾阳郡王,后被封为代国公和汾阳宫三公。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同时他也因功高震主而被唐肃宗猜疑。因此,他生前就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墓碑,上面刻着“故相国郭公之碑”。然而,当郭子仪去世之后,唐肃宗并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尊重,反而将其贬为了淮西宣慰使。这件事让郭子仪感到非常气愤,于是写了一篇《自叙年谱》来表达他对此事的不满。

次句“陶征士诔”,指的是陶渊明的墓碑。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人,他辞官归隐田园,过着隐居生活。《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都出自他的手笔。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他也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受到了他人的非议。因此,他在去世之后,也为自己写下了一篇墓志铭。

第三句“犹有余哀”,是指陶渊明的墓碑上还刻着他的遗像,但是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精神却依然存在,他的事迹依然被后人传颂。

这首诗通过对郭子仪和陶渊明两位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