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邮书滞往还,牛毛细字读难删。
外家结屋沿河浒,客梦悬思流水湾。
支枕从知同浩浩,倚栏更兴听潺潺。
记量堂下平阶日,光绪三年我出山。

诗句原文:新法邮书滞往还,牛毛细字读难删。

外家结屋沿河浒,客梦悬思流水湾。

支枕从知同浩浩,倚栏更兴听潺潺。

记量堂下平阶日,光绪三年我出山。

译文
通过新法的邮政系统,书信往来变得困难重重,如同牛毛般的细小字体让我难以阅读。
我的外家在河边建了一座小屋,夜晚躺在床上,思念着流水的声音。
支撑枕头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宽广的海洋;倚靠着栏杆,我更加被那潺潺的流水声所感动。
记得那天在量堂下看到台阶上的阳光,那是光绪三年我离开官场的日子。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家乡、亲情和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首句“新法邮书滞往还”,以新颖的邮政制度为背景,表达了与亲友通信的不易,暗示了时代的变迁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紧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外地的生活情景,如外家在河边建造小屋,夜间思念流水之声,这些都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情。

尾句“记量堂下平阶日,光绪三年我出山”则点明了时间背景,即光绪三年(1877年),诗人辞官归乡。整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蕴含了对那个时代历史变迁的思考。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这种表达方式既直接又含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历史和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展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美学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