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读书,二十年作宦,取义成仁,担得起纲常两字;
进无以助援,退无以固守,孤忠效死,羞对此章贡双流。

【注释】

二十年读书: 指作者在乡试中中解元后开始做官,前后共二十余年。

二十年作宦: 指作者从进士起,历任县令、知州等职,前后共二十余年。

取义成仁: 取义,指为正义而死;成仁,指立下不朽功勋。

纲常: 封建道德的规范。

进无以助援: 指不能在朝为官时提供帮助或援助。

退无以固守: 指不能在家乡为官时坚守自己的职责和地位。

孤忠效死: 指忠君尽责,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章贡双流: 指宋代诗人苏轼和黄庭坚。苏轼曾任杭州通判,黄庭坚曾任成都节度判官。二人都因直言敢谏而受到排挤,后来苏轼被贬至惠州,黄庭坚被贬至涪州。两人虽同遭贬谪,但都能保持高尚的品格,不为世俗所屈。

【赏析】

此诗首句“自挽联”,是作者自述其一生的经历。作者自谓“读书、作宦”各二十余年,其间“取义”、“成仁”,可谓忠肝义胆,但终因“孤忠效死”,“无以助援”,亦“无以固守”,故“羞对此章贡双流”。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经历的自豪感。他认为自己在读书和做官方面都有所成就,能够担得起“纲常”二字。这两句话也体现了作者对儒家经典的敬仰之情。他认为自己能够在朝为官时提供帮助,在家乡为官时坚守自己的职责和地位,都离不开儒家经典的教导。

中间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遭遇的无奈与悲愤。他认为自己在进仕时没有能力提供帮助,而在退隐时又不能坚守自己的职责和地位,因此感到羞于面对章贡两公(指苏轼和黄庭坚)这样的名臣。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来的期待。他希望能够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而不被世俗所束缚。这也是作者一直以来的信念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