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还家复远游,鸣榔伐鼓发中流。
才人好带芙蓉剑,少妇难看玳瑁楼。
闽海云山通百越,粤江组练壮三秋。
无诸台上休南望,回首乡关万里愁。
送李斯年闽游
何事还家复远游,鸣榔伐鼓发中流。
才人好带芙蓉剑,少妇难看玳瑁楼。
闽海云山通百越,粤江组练壮三秋。
无诸台上休南望,回首乡关万里愁。
注释:
- 何事还家复远游:为何还要返回家乡又去远方旅行?
- 鸣榔伐鼓发中流:用船桨拍打着水面,发出声响。
- 才人好带芙蓉剑:英俊的人喜欢佩带着像芙蓉花一样美丽的宝剑。
- 少妇难看玳瑁楼:年轻的女子不喜欢看玳瑁装饰的楼阁。
- 闽海云山通百越:闽海(今福建省海域)的山川与百越(古代指福建一带)相连。
- 粤江组练壮三秋:广东的江河上挂满了组练(一种彩色丝织物),使得秋天显得更加壮丽。
- 无诸台上休南望:在无诸台(一个地名)上不要再向南眺望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别李斯年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以“还家复远游”开头,描绘了李斯年远游的情景;接着,诗人用“鸣榔伐鼓发中流”等诗句,生动地描述了李斯年的旅途景象。然后,诗人用“才人好带芙蓉剑,少妇难看玳瑁楼。”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李斯年的形象。最后,诗人用“无诸台上休南望,回首乡关万里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斯年的不舍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