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落平生识楚才,二曾风义最堪怀。
无端海外观双绝,如坐天心阁上来。

【注释】

磊落平生识楚才——磊落:豪爽,豁达;楚才:即楚人英才,指屈原。

二曾风义最堪怀——二曾:指曾惇和曾几兄弟,曾惇是诗人的堂兄,曾几是诗人的朋友。曾氏父子以清节名于世,诗人对他们有深厚的感情。

无端海外观双绝——端:尽。无端:没有来由,没有原因。海观:比喻眼界高远。双绝:指两人都以清节闻名于世。

如坐天心阁上来——天心:天上之心,喻指皇帝或天子,这里指宋高宗。阁上:指朝廷,朝廷之上。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时值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诗人与友人曾惇同游申江,观赏一幅描绘申江送别图的画作。面对如此情景,诗人不禁感慨万分,于是作诗一首。此诗为《题申江送别图》的第二首。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首句“磊落平生识楚才,二曾风义最堪怀”,诗人开篇即点明自己与友人的关系,并称赞他们二人的品格高尚、品德优良。磊落:豪爽豁达;识楚才:指诗人在楚地结识了许多贤才。二曾:指曾惇和曾几兄弟。风义:指他们之间的友情和义气。

次句“无端海外观双绝,如坐天心阁上来”,诗人进一步赞美了两位友人的才华横溢,仿佛置身于天界之中,令人敬仰不已。无端:没有来由;海观:比喻眼界高远,指他们具有超越世俗的眼光。

第三句“一从申江送别后,千里江山共眼明”,诗人回忆了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之情。一从:自从;申江:指申江送别图所描绘的场景。

尾句“莫忘江湖存尺牍,时时相见话平生”,诗人希望两人不要忘记彼此之间的友谊,要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度过难关。尺牍:书信;话平生:畅谈彼此的经历和志向。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