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晴雪凤楼霞,终古垂杨有暮鸦。
犹自金鞍对芳草,更持银烛赏残花。
不妨常日饶轻薄,未解当年重物华。
曾苦伤春不忍听,十三弦柱雁行斜。
楚宫 其四
龙山晴雪凤楼霞,终古垂杨有暮鸦。
犹自金鞍对芳草,更持银烛赏残花。
不妨常日饶轻薄,未解当年重物华。
曾苦伤春不忍听,十三弦柱雁行斜。
注释:
- 龙山晴雪:描述龙山之景,晴朗的雪使得山峰更显清冷美丽。
- 凤楼霞:形容凤凰楼在朝阳的映照下色彩斑斓。
- 终古垂杨:表达时间流转,无论多少年,杨柳依旧。
- 暮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增添了一份寂寥之感。
- 金鞍:指华丽的马鞍,暗示主人的身份或地位。
- 芳草:指青草,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或生机。
- 银烛:银色的蜡烛,通常与夜晚或节日庆典相关联。
- 残花:指盛开过后凋零的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 不妨:意为可以,无妨碍地。
- 轻:指轻薄,不严肃或不庄重。
- 重物华:重视物质和外表的华丽。
- 伤春:因季节更迭引起的哀愁或感伤。
- 不忍听:表示不忍心去听,可能因为声音让人心碎或伤感。
- 雁行斜:形容大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倾斜不直,暗喻人生的无常或命运的多变。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以及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感慨。首联以“龙山晴雪”和“凤楼霞”开篇,勾勒出一幅壮观而美丽的画面,同时也隐喻了历史上辉煌而又悲壮的景象。颔联中的“犹自金鞍对芳草”,则表现了尽管时代变迁,仍有人追求物质享受与奢华生活的情景。颈联“更持银烛赏残花”则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哀叹,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中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尾联“不妨常日饶轻薄,未解当年重物华”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态度,即人们往往只追求表面的繁华,忽略了真正的价值与意义。最后两句“曾苦伤春不忍听,十三弦柱雁行斜”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伤感和无奈,可能是在听到某些关于过去或现状的悲伤故事时产生的共鸣。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