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藤阴足晚凉,剪镫曾话水天长。
十年沧海皆陈迹,再到玄亭有夕阳。
隐几湖山空入梦,拂缣水墨尚生香。
扁舟已负寻幽约,落月江枫付怅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然后,注意诗句的手法和技巧,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分析诗作的语言特色。“经悬桥巷玉符丈故宅”,“经”是经过,“悬桥巷”是地名,“玉符丈”是指作者的朋友。“故宅”,指故居,旧宅子。“因题所作山水长卷”是说,在这座故居里,我写下了山水长卷。“老屋藤阴足晚凉”,“足”是足够的意思,“足晚凉”即足够凉爽,说明老屋有茂密的藤荫,可以乘凉。“剪镫曾话水天长”的意思是说,以前曾在这里乘着灯前剪烛谈笑风生,水天一色的景象。“十年沧海皆陈迹,再到玄亭有夕阳”,“沧海”比喻人世间的世事变化,“十年”指过去许多年,“陈迹”指过去的事迹、旧日的痕迹。“玄亭”即玄亭山,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南。“夕阳”指夕阳西下,暮霭沉沉,时序已近黄昏。“隐几湖山空入梦”,“隐几”指隐退家居的样子,“湖山”指山水风光。“空入梦”是说,隐几湖山,空入梦寐,意谓隐居于湖畔山林之中。“拂缣水墨尚生香”,“拂缣”指轻轻擦拭绢帛,“水墨”指水墨画,“生香”指散发着清香。“扁舟已负寻幽约”,“扁舟”指的是小船,“负”是背负、承担的意思,“寻幽约”意为寻幽探胜之约,即去游览名胜古迹。“落月江枫付怅望”,“怅望”即失意惆怅地远望。“江枫”即江边的枫树,借指故乡。“付怅望”是说,把落日余晖映照下的江边枫树寄托于失意惆怅之中。
【答案】
(1)这首诗写于清光绪年间(戊辰-己巳),当时诗人已年过半百,他离开故乡后,又回到无锡,重访了朋友的故宅。
(2)首联写老屋环境:藤阴笼罩着小院,给老屋带来一片清凉。傍晚时分,在灯前剪烛谈笑风生,领略到水天相接的美景。
(3)颔联写老屋往事:这里用沧海桑田的变迁来比喻世事的多变,暗寓着人生无常的感慨。再来到玄亭山下,夕阳西下,令人顿生惆怅之情。
(4)颈联写老屋景物:在湖边闲卧,看到隐逸的生活很惬意,但想到自己不能像隐士一样归隐山林,便怅然若失。
(5)尾联写老屋景色:诗人坐在小船里,泛舟江上赏景,看到江边的枫树,想起自己的故乡,心中无限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