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感横流急,因知沧海深。
褰裳谁共济,濯足一长吟。
向若徒惊叹,居夷岂素心。
精禽如有意,先起九州沈。

【注释】

《渡海》,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首句“坐感横流急”,即以“坐”字开头,表达了作者在面对横流的时局中感受的紧迫与不安;第二句“因知沧海深”,则是由“坐”字引发的对“沧海”之深的理解,即指代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第三、四两句写自己的行动与思想:自己要像古代贤人那样去帮助他人,而不愿随波逐流。末两句写自己的态度:如果只是徒然地感叹,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居夷者,而应该是有志于天下苍生的人。全诗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不趋炎附势的节操,以及他那种高洁的人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814年(贞元九年),孟郊任河南府参军期间。当时藩镇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已名存实亡。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中央政权更加软弱,地方藩镇割据势力日益膨胀。在这种形势下,唐宪宗即位,起用李愬为节度使,讨伐淮西吴元济,收复失地。由于李愬能团结士卒,善于作战,故能很快取得胜利。然而好景不长,不久,李愬被朝廷诬陷杀害,藩镇割据势力又蠢蠢欲动,于是诗人写了这首诗表达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坐觉横流急,方知沧海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坐着便觉得眼前局势变化太快,才知道国家的情况比大海还要深。横流,这里指政治上的混乱、社会危机。沧海,指国家的危机。这两句诗通过比喻,说明自己对时势变化的敏感和深刻理解。诗人以“沧”字收尾,给人以深沉、广阔之感。

“褰裳谁共济,濯足一长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卷起裤脚准备下水游泳,可又长长地吟咏一声。这两句是对上两句的回应。“谁共济”意思是:谁能与我一同渡过这个难关?“一长吟”意思是:我只有长长地吟咏一下。诗人以水喻国,借“水”来比喻自己的处境及所处时代的艰难险恶。“水”字又暗寓着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悲愤。“长吟”二字则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不平。

“向若徒惊叹,居夷岂素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要是你只知道空发感叹,那你居身蛮荒之地又岂能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呢?“徒”字在这里是“白白地”的意思。诗人认为,如果只是徒然地叹息,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居夷者,而应该是有志于天下苍生的人。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居夷者应该具有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

“精禽如有意,先起九州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是一只小小的鸟儿也有它的心意,它也会首先飞起来,使整个国家沉沦下去。“精禽”是指有才能的人或事物。“意”在这里是“意愿”的意思。“沈”是动词,意为“沉没”。“九州”泛指全国。诗人在这里以鸟喻人,表明了自己对于国家的忧虑与担忧。他认为,即使只是小小的一只鸟,也会有它的意愿和目的,那么国家的命运就更加难以预料了。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己卷起裤脚准备下水游泳的场景以及对鸟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担忧与不安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居夷者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于真正有志之士的崇高评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