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经易水,谁不念荆轲。
有客自驱马,秋风正流河。
回头山色远,直北角声多。
日暮思乡井,踟蹰发浩歌。

怀黄扶孟

从来经易水,谁不念荆轲。

有客自驱马,秋风正流河。

回头山色远,直北角声多。

日暮思乡井,踟蹰发浩歌。

译文:

我向来经过易水边,谁能不被荆轲的壮举所感动。

有客人自己驾车来,秋天的风正在吹过黄河。

回头望去山色遥远,北方角声一片喧嚣。

天色已晚想家想得发愁,徘徊犹豫着唱起了豪迈歌曲。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易水河畔的即兴之作。“从来经易水,谁不念荆轲”开篇即点明题旨,表达了对荆轲这一历史英雄人物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人以“从来”二字起笔,意谓荆轲的故事自古以来就广为流传、妇孺皆知,人们无不对他的英勇事迹赞不绝口。然而,在诗人看来,尽管荆轲的故事被世人传颂千古,但他的壮举却并非出于个人的私欲和功利目的,而是出于一种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正义的坚守。因此,诗人在此处发出了感慨:“谁不念荆轲?”这句诗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敬仰之情,也揭示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评价的独特视角。接下来,诗人转向了对身边之人的描写:“有客自驱马”,这里指的是一位骑马而来的友人。诗人通过描绘友人的形象,进一步展现了易水河畔的宁静与和谐。在诗人眼中,友人的到来不仅增添了旅途的情趣,更成为了他抒发情感的重要契机。

“秋风正流河”紧承上句,将目光从友人身上转移到了周围的自然景色之上。诗人用“秋风”来形容秋天的气息,用“流河”来形容河水流动的情景,这样的描绘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动态美。在诗人笔下,这秋风和流水似乎都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它们与诗人的情感相交融,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回头山色远,直北角声多”两句则是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回头”二字,既是对友人到来的一种回应,也是一种暗示,表明诗人已经注意到了远方的山峦。而“直北”则是指北方,诗人用“角声多”来形容那里的风声,暗示着那里可能存在着某种紧张或激烈的氛围。这些细节的描述既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又增加了其艺术魅力。

“日暮思乡井,踟蹰发浩歌”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随着天色渐暗,诗人越发感到孤独和无助。于是,他不禁停下脚步,开始吟唱起慷慨激昂的歌曲。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

这首诗通过对易水河畔的描绘、对友人的描写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