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薄风生窗淅淅,夜火欲尽作青色。
病客独坐毛发立,鬼适何来太相逼。
飒然雨落林乌啼,空堂曳革行来迟。
终夜作索心然疑,天明向壁块然卧,与汝相守能几时。
【注释】
丛薄:草木丛生。
淅淅:雨声。
病客:诗人自称,有病之人。
毛立:形容毛发竖起的样子。
鬼适:指鬼魅、妖异之物。
飒然:突然而猛烈的样子。
曳革:拖着皮衣。
索:绳索。
块然:安然安卧的样子。
【赏析】
此诗写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二月二十三日夜,当时诗人在江西上饶的铅溪寓所,因夜不能寐,遂起而观月。全诗以抒情为主,通过描写诗人夜不成眠时所见之景,表现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一句“丛薄风生窗淅淅”,写诗人夜不成眠时所见之景。丛薄即草木丛生之处,风生则说明有风吹拂着草木;窗淅淅,则表明窗户被风吹得发出淅淅的声音。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夜晚独坐时所见的景色,渲染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
第二句“夜火欲尽作青色”,写诗人夜不成眠时所见之景。夜色已深,灯火即将燃尽,但灯光依然发青,暗示出诗人心中郁积的愁绪难以排遣。
第三句“病客独坐毛发立”,直接点出诗人自己,写诗人夜不成眠时所见之景以及自己的心境。这里用“毛”字形容毛发竖起,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恐惧,也表现出诗人对黑暗的恐惧,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孤独无助的情感。
第四句“鬼适何来太相逼”,进一步描绘诗人夜不成眠时的所见之景。这里用“鬼适”一词,既表明此时此地并无鬼怪出现,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惊恐。同时,这句诗还暗示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五句“飒然雨落林乌啼”,写诗人夜不成眠时的所见之景。这里以“飒然”一词来形容雨声,既表现了雨声的急促,也表现了雨声的震撼力。同时,这句诗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六句“空堂曳革行来迟”,写诗人夜不成眠时的所见之景。这里用“空堂”一词形容空旷的屋子,暗示出诗人此刻的孤单与寂寞。同时,这句诗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奈的感叹。
第七句“终夜作索心然疑”,用“作索”一词来形容诗人整晚的心情,既表明诗人整晚都在担忧中度过,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第八句“天明向壁块然卧”,写诗人夜不成眠时的所见之景。这里用“向壁”一词形容诗人面对着墙壁,暗示出诗人此刻的孤独与无助。同时,这句诗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九句“与汝相守能几时”,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里的“汝”指代作者自己,也暗示出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担忧与无奈。同时,这句诗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译文】
半夜时分窗外风声淅淅,蜡烛快要烧完了却还呈青色。
病中的我独自坐着毛发都竖了起来,难道说鬼魅真的来了太相逼吗?
忽然间风雨骤降树林中乌鸦悲鸣,空空的大厅里只有我拖着皮衣步履蹒跚地走来。
整整一夜我忧心忡忡怀疑不已,天明后对着墙头块状石头安然入梦,和你在一起又能有几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