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别离,谁为之,有情不断如游丝。
君为飘风我为木,枝乃可与君长东西。
白日不上天,海水不入地。
乃使天地间,人生两无事。
攀龙须,拔龙角,乌号在手争逐逐。
我谓黄帝骑龙仙去惨不乐。
君不见桥山姬水两无涉,一身终始何尝合。

【注释】

远别离:长别离。游丝:飘浮不定的蜘蛛丝。比喻情思。

君为飘风我为木:比喻男女双方地位悬殊,如风与木,不能相随。

枝乃可与君长东西:枝叶虽可随风而动,但终究不能与主体分离。比喻夫妻恩爱。

白日不上天,海水不入地:比喻夫妻情深似海,即使天长地久也永不分离。

乃使天地间:就使得天地之间,即指人间。

人生两无事:指夫妻恩爱,没有烦恼的事。

攀龙须:攀附龙须(传说中龙的胡须是至宝,能飞天)。比喻攀求高官厚禄。

拔龙角:拔除龙的角。比喻除掉奸佞小人。

乌号:指宝剑名。相传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献之,被楚文王砍去左脚,文王死后,他又献给楚穆王,穆王又砍断他的右脚。后称忠贞之士为“乌号”。在此处比喻宝剑。

争逐逐:争夺。形容宝剑锋利无比。

黄帝骑龙仙去惨不乐: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时曾到东海边乘龙升天。这里用“黄帝”来代指“龙”。

桥山姬水:传说中西周幽王宠幸褒姒,导致西周灭亡,后葬于桥山;秦昭襄王与妻异人(原名赢子异)私通,生有遗腹子,因故葬于姬水(今陕西临潼县西南)。这里借指夫妻。

一身终始:指夫妇恩爱一生,始终如一。

合:符合,相配。这里指夫妻恩爱。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男女相爱相思之情的佳作。《古诗十九首》是汉魏之际文人五言诗的总集,共三百余首,其中《迢迢牵牛星》、《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等诗篇都以爱情为主题,表现了真挚的爱情,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本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之一,题为“远别离”,抒发离别时的深情思念。全诗以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为基础,通过写他们相互思念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满姻缘的追求以及对自己不幸遭遇的哀伤和无奈,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下层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远别离,谁为之”,点出主题,说明这首诗是抒写的离愁别恨。诗人把“谁为之”作为疑问句提出,既表示无可奈何,又表现出一种愤激的情绪。接着诗人说:“有情不断如游丝。”这是说,自己与所爱的情人之间的情意绵绵不绝如一线之长的游丝,它随着风儿飘荡而去。这既是对眼前离别情景的描绘,又是对这种离情的概括。“游丝”二字既写出了两人的情意绵长,又写出了这种缠绵悱恻的感情的微妙难舍,同时“游丝”还暗示着两人之间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第二句“君为飘风我为木”,诗人以“君”与“我”相对,表明彼此的地位悬殊,如风与木。这一联紧承上文,进一步写出了两人之间的悬殊关系。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将对方喻为风,自己则喻为木。风吹树动,树随风摇,二者无法分离,从而写出了双方虽然地位不同,但却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的情形。

第三句“枝乃可与君长东西”,意思是树枝可以随着风儿左右摆动,但终究不能脱离树干而独立存在。这里用“枝”和“木”相对,以树木为喻,写出了两人虽情投意合却难以长久在一起的情况。

第四句“白日不上天”,诗人借用《诗经》中的诗句“白日黄上”,意谓太阳从天空上升起,而自己却无法与对方相见。这句诗既形象地写出了两人相隔之遥远,又写出了由于双方地位悬殊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第五句“海水不入地”,意思是海水从地面流过,而不能进入地下。同样,自己的情意也不能进入对方的内心深处。这里以海水为喻,写出了自己对对方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六句“乃使天地间,人生两无事”,意思是因为彼此之间情深义重,所以即使天地间也找不到比他们关系更密切的人了。这里诗人进一步指出了由于情意深厚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同时也写出了两人情深意重的真挚感情。

最后两句“攀龙须,拔龙角”,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自己为了攀附对方或除去奸佞小人而不顾一切的行为。“乌号在手争逐逐”,意思是自己手中拿着宝剑,随时准备去除掉奸佞小人。这里诗人用宝剑作比喻,写出了自己对奸佞小人的憎恶之情以及随时准备铲除奸佞小人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下层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含蓄,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