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老愁吟烬欲残,中书拥鼻咏清寒。
那知岁暮漫天雪,祗作斜风细雨看。

注释:

愁老的诗人才思渐已枯竭,中书省里有人拥鼻咏诵着清寒。那知到了岁暮的时候漫天飘飞大雪,衹当作斜风细雨来看待。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癸卯年(1323年)与广雅尚书夜谈之后,因感而作。诗人在这首诗中,借雪景抒发了时事感怀。开头两句以“愁吟”自比,写自己才思枯竭,有感于时政昏暗,故有“诗老”,又因“拥鼻咏清寒”而“愁吟烬欲残”。三、四句由咏物转入抒情,说到了岁暮的时候,大雪纷飞,但却像细雨一般。最后一句“祗作斜风细雨看”,是全诗的关键,它既写出了自己的感慨,又暗含了对南宋朝廷的讥讽。

首句“诗老愁吟烬欲残”,说自己年纪老了,诗思枯槁,如同炉中的炭快要燃尽一样。“愁吟”二字,点明题旨,表明自己是在夜深人静之际,对着炉灰沉思创作的。“烬欲残”三字,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创作时的苦闷和颓唐之态。这两句诗,一开篇就把自己写得如槁木死灰,无复当年豪气,从而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怆的感情基调。

次句“中书拥鼻咏清寒”,写自己面对寒冷的天气,依然端坐中书房里吟哦不倦。“中书”指秘书省,“拥鼻”是形容鼻子被冻得通红的样子。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描写自己的清苦生涯,实际上是借咏物寓情,暗示出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时局的不满。诗人当时任中书舍人,虽然身处高位,但心情并不舒畅。他看到外面冰天雪地,却依然端坐在室内,不禁感叹道:“难道真是这样吗?”

“那知岁暮漫天雪,祗作斜风细雨看。”第三句紧承上一句,进一步展开议论。诗人想到,到了年终岁尾的时候,满天飘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但人们往往只把它当作细雨一般对待,而不加爱惜,任凭它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舞。这两句诗,既是对时局的议论,又是对现实的讽刺。诗人通过“雪”这一意象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他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末句“祗作斜风细雨看”,则是全诗的总结性的句子。诗人用“斜风细雨”这一意象来形容大雪,既表现出了其猛烈之势,又暗示出了其无情之意。在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斜风细雨”与“漫天雪”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后者虽然美丽壮观,但最终却被人们视为寻常之物,甚至被当作细雨一般对待,而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这种看法,无疑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和批判。

此诗以咏雪起兴,借咏雪抒怀抱,表达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