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帆当气霁,沿渚更云屯。
待向极空际,吐来残夜痕。
鱼龙惊岸坼,草树助山昏。
莫被成功将,都将兵甲论。

【注释】

收帆:收起船帆。当气霁:正当天气晴朗。沿渚:顺着河洲。极空际:高空。吐来残夜痕:吐出的月光映照在残余的夜晚里。鱼龙:指江中的鱼和龙。惊岸坼:惊动了河岸上的泥土。草树助山昏:草木也似乎因为山的黑暗而感到迷糊。莫被成功将:不要因为成功就被束缚。都将兵甲论:都去谈论战争的策略。

【赏析】

《郁江月》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全诗通过描写江天夜色,抒发诗人对战争与胜利的忧虑和不安,表现了诗人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思想感情。诗中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幅壮美的夜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思考。

首句“收帆当气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景图。这里,李白用“收帆”来形容船帆收起,表示船只准备停泊;“当气霁”则形容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这样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为整首诗奠定了平和的氛围。

颔联“待向极空际,吐来残夜痕”,进一步描绘了夜空的景象。诗人想象着月亮在夜空中高悬,仿佛要照亮整个世界,却又被残夜所遮蔽。这里的“残夜痕”既指月亮的光芒,又暗喻着战争带来的黑暗和混乱。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担忧。

颈联“鱼龙惊岸坼,草树助山昏”,诗人以鱼龙等自然生物为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然而,在这生机勃勃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鱼龙之所以惊动河岸,是因为战争的动荡;草木之所以昏昧,也是因为在战争的影响下失去了往日的色彩。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又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困惑。

尾联“莫被成功将,都将兵甲论”,诗人再次发出警示。在这里,“成功”象征着战争的胜利和辉煌,而“兵甲”则代表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被蒙蔽双眼,忘记了战争的危害;也不要沉迷于战争的策略和计谋中,忽视了和平的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对郁江月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担忧和思考。他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了战争带来的灾难和影响,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堪称唐代诗歌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