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中外文字,言成一家,亦汉亦宋,亦亚亦欧,前不见古人,遗像清高铸京国;
缅乡里尚书,峰崇五老,曰赵曰罗,曰徐曰郑,后来者居上,曲江风度迈长沙。
【诗句释义】
挽张百熙联:这是一首悼念张百熙的挽联。张百熙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学者,他不仅精通经史子集,还对西方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被誉为“开中国之新纪元者”。
合中外文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张百熙学术成就的认可,他能够将中西学问融会贯通。
言成一家,亦汉亦宋,亦亚亦欧:这句话强调了张百熙学术上的成就,他的学问既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吸收了西方的新思想,可以说是跨亚欧的文化巨人。
前不见古人,遗像清高铸京国:这句话表达了对张百熙的敬仰之情,他的学问和人格魅力如同一座丰碑,矗立在北京城的国家之中。
缅乡里尚书:这里指的是张百熙在家乡的影响力和地位,他的学问和品德被广泛赞誉。
峰崇五老,曰赵曰罗,曰徐曰郑:这句话描绘了张百熙家乡的五位名人,他们是赵、罗、徐、郑等人,都是在当地享有盛誉的人物。
后来者居上,曲江风度迈长沙:这句话表达了对张百熙家乡文化的赞美,尽管后起之秀层出不穷,但他的故乡依然保持着高雅的气质和风采。
【译文】
挽张百熙联
合中外文字,言成一家,亦汉亦宋,亦亚亦欧,前不见古人,遗像清高铸京国;
缅乡里尚书,峰崇五老,曰赵曰罗,曰徐曰郑,后来者居上,曲江风度迈长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张百熙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的赞颂,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诗中的关键词“合中外文字”、“言成一家”等都体现了张百熙的博学多才。同时,诗中所描绘的家乡文化风貌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