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通才韩相业;武侯心事定公年。
注释:杜佑是通晓才能和学问的宰相,武侯(诸葛亮)的心事已定。
赏析:此诗以张之洞与杜甫、诸葛亮三人相比,赞颂其通才。
杜佑通才韩相业;武侯心事定公年。
注释:杜佑是通晓才能和学问的宰相,武侯(诸葛亮)的心事已定。
赏析:此诗以张之洞与杜甫、诸葛亮三人相比,赞颂其通才。
李敬曾,清代诗人,字圣一,号退庵,生于清江南六合人,顺治四年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后任监察御史、湖广湖南巡按御史,官至刑部侍郎。以下是对李敬曾的相关介绍: 1. 生平与成就:李敬曾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活跃,担任过监察御史和湖广湖南的巡按御史。他的一生虽不显赫却充满贡献,尤其在政治和文学上有所建树。他不仅以清廉著称,还致力于地方治理,有着良好的口碑。 2. 诗歌创作:在诗歌领域
【注释】 ①蟠桃:传说中的仙果,能长生不老。②露:水珠。③玉树:比喻高洁的人品或才德。④阆苑: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高远之地。⑤生:长出。⑥瑶池:神话中的仙境,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地,这里借指仙地。⑦结:凝结,形成。⑧辉:光彩照人。⑨枝:树枝。⑩“九”:虚数,表示多。 【赏析】 此诗是寿颂。上句写蟠桃之实,下句写玉树之光。一实一光,一露一露,都是仙人之物,自然都与仙家有关。
注释: 挽曾国荃联:这是一幅对联,表达了人们对曾国荃的悼念之情。挽,是哀悼、纪念的意思。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对偶句式,由两个或四个句子组成,用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时局正堪忧,措安大地河山,海宇方凭元老健; 湘灵何顿寂?问建中兴事业,乡关犹有几人存。 译文: 当时局正值得担忧,国家安定需要有元老的支持; 湘灵为何如此寂静,询问中兴大业,家乡还有几人存留。 赏析: 这幅挽联以“挽曾国荃联”为题
【译文】 辅佐张百熙,开创文明,保护旧的创造新的东西,在学界创造了千古奇局; 建立贤人宽容法度,攻工征艺,在公门尽天下英才。 【注释】 挽:劝慰、吊唁的意思;张百熙:清末状元,任翰林学士、学部尚书等职,有改革维新思想。联:对联。翊运:辅佐帝王,运即帝王的统治时期,也指帝王本人。启文明:启发文明,使文化发达,开化。保旧作新:保护旧的,创造新的。于学界创千古奇局:在学术界创立了千古难遇的奇局
我们来分析题目“挽张百熙联”所蕴含的意境和要求。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主要是对张百熙的哀悼和赞誉。 诗句释义: - 学邮两经始:这一句意味着张百熙从学府开始就有着深厚的学问和基础,"学"指的是学习或学问;"邮"可能是指邮政或书信等,但在这里更可能是指学问的传承,"两经始"即从两个方面开始,表示张百熙在学问上有着深厚的根基。 - 吏户两清源:这句进一步描述了张百熙在政务和民务上的清廉和高效
【注释】杏林:即指园林。联:对联。无俗气:不沾染世俗之气。碧树:青翠的树林。生凉秋:使秋天凉爽。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杏林庄中欣赏美景,感到心旷神怡的情景。首句用“清坐”二字表现自己心境的超脱和淡泊。次句写自己在杏林庄园中的惬意感受。三、四两句则写自己身处幽静的环境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无比愉悦,仿佛整个身心都沐浴在清爽的秋风之中。整首诗语言优美清新,意境深远
【注释】 “晴川阁”:即晴川阁。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所作《黄鹤楼》一诗中就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里的“晴川阁”就是此楼的别称。 “道”:指长江。江水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都奔流不息地向大海汇合而去。 “朝宗”:早晨聚集于大海,晚上归向江河,泛指江河终归于海。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之作,写江水东流,百折千回,终归大海,寄寓着诗人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美好祝愿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