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到处有神明,岂容分尔室大庭,幻而作两般面目;
众口同声呼父母,要当合黎民赤子,待之以一样心肠。
【注释】
大庭:指大堂。黎民:老百姓,百姓。赤子:初生婴儿,喻指百姓。一样心肠:一视同仁的心肠。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首句“举头到处有神明”,表明作者认为天地间到处都是神灵,他们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次句“岂容分尔室大庭”,则是指神灵不会偏袒某个家庭或庭院,而是公正无私地对待每一个角落。第三句“幻而作两般面目”,则是指神灵在变幻莫测中展现不同的面孔,既可能是慈祥和蔼的,也可能是严厉威猛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神灵公正无私、无所偏袒的赞赏之情。
第四句“众口同声呼父母”则是指人们共同高呼父母之恩德。第五句“要当合黎民赤子”,则是说人们应当如同黎民百姓那样纯真善良、朴实无华。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民众淳朴善良、朴实无华的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待之以一样心肠”,则是说应该给予每个人同样的关爱与关怀,不分亲疏贵贱,一视同仁。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传达了作者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对于人人平等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神灵的形象和行为,以及人们的呼唤和期待,表达了作者对于公平正义、人人平等的崇高理想。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