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公为社稷而生,陈义敢过高,窃闻定策宫闱,流涕哀王室;
举目有山河之异,失声相向哭,欲把一麾江海,回首望昭陵。
【注释】
挽:吊唁。张之洞:人名。定策:指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哀王室:指清王朝的覆灭。
异:不同。一麾,古代一种官名,这里指大元帅。昭陵:即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
【赏析】
这首挽诗是光绪皇帝为悼念已故的张之洞而作的。
“知公为社稷而生”一句,表明诗人对张之洞的崇敬之情。张之洞(1837~1909),字季同,号香涛,湖北汉阳人。道光年间举人,咸丰初年进士,曾先后主持过洋务、练兵、办矿、修船等事业,有“中兴名臣”之称。他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洋务企业,使中国有了近代化的开端。
颔联“陈义敢过高,窃闻定策宫闱”,意思是说:你敢于提出这样高深的道理,我听说你参与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重大决策。这两句话是说张之洞在朝中地位很高,又参与重大决策,因此才敢提出这样的意见。
颈联“举目有山河之异,失声相向哭”,意思是说:看着眼前的江山大地,我不禁失声痛哭起来。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沦亡的悲痛。
尾联“欲把一麾江海,回首望昭陵”,意思是说:我想挥师去平定南方,回过头来再看看先帝的陵墓。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的怀念之情。
这首挽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既表达了对张之洞的崇敬和怀念,又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