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水落秋阴,乱叶响林声湿。笳吹雁惊寒雨,忆燕帘风入。
玉关横柳怕飞霜,笛暗倚楼月。何处木兰烽火,记冷烽人立。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词,上片写秋日林中雨后之景,下片写玉关外边塞景象和烽火。全词以冷色调为主,营造凄清悲凉之感。
“吹水落秋阴,乱叶响林声湿。笳吹雁惊寒雨,忆燕帘风入。”此句是说,风吹过水面,落叶纷纷飘落,树林被雨水打湿了,一片凄凉的景象。“笳吹雁惊寒雨”中的“笳吹”,是北方边地常见的乐器,声音哀婉凄绝。“雁惊寒雨”一句则写出了天气寒冷,飞鸟都因受惊而飞走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凄凉气氛。“忆燕帘风入”一句,作者回忆起自己曾经在燕子楼中居住时的情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让作者想起了往事,不禁心生伤感之情。
“玉关横柳怕飞霜,笛暗倚楼月。”此句是说,秋天来了,玉关外的柳树因为害怕飞霜而垂下了枝条,而远处的楼阁上的月亮也显得暗淡无光。“怕飞霜”“暗”字写出了天气寒冷,柳枝垂头丧气的样子。这两句是写边塞景色,表现了一种荒凉冷落的感觉。
“何处木兰烽火,记冷烽人立。”此句是说,不知道哪里又起烽火,只记得在冷风中站岗的士兵们。“木兰”一词,在这里指边疆地区,“烽火”一词,在这里指的是边防报警的信号。“记冷烽人立”一句,通过“人立”二字,写出了士兵们面对严寒的艰苦处境,以及他们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
【赏析】
此词上片描绘了一幅秋林雨后萧瑟凄冷的景象,下片则刻画了一幅边塞戍楼上士兵凛冽寒夜坚守的图景。全篇以冷色为主,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词中多处运用叠词来增强语言的音乐性与节奏感,如“乱”、“湿”、“怕”、“暗”、“人立”。这些词语的使用,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明,也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感染力。
这首词的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边关将士们坚守岗位、不怕严寒的敬佩之情以及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苦难生活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