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声方隐隐,夜色已苍苍。
山势开天险,河流接大荒。
人眠千嶂月,马啮万群霜。
行幄东南近,风清禁漏长。

注释:

车声隐隐传来,夜色已经苍茫。

山势打开天险,河流连接大荒。

千座山峰上,月亮照耀着;万群马吃着霜。

行幄在东南边,风清禁漏长。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李益,字君虞,是唐人,与高适、岑参、王维等人同称“边塞诗人”。这首《随跸杂记》二首之二,描写了一幅边陲夜宿图。

首句“车声方隐隐”,以声音描绘出夜幕中寂静而沉重的气氛。接着“夜色已苍苍”一句,将读者引入一种深沉、静谧的境界,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凝重的氛围。

第二句“山势开天险”,描绘了一个壮观的景象:群山环绕之中,仿佛打开了一道天险通道。这里的“天险”指的是地势险峻之处,如高山、峡谷、陡坡等。通过这种描绘手法,诗人展现了边陲地区的独特景观和壮丽景色。

第三句“河流接大荒”,进一步描绘了边陲地区的自然景观。这句中的“大荒”指广阔的草原或荒地。河水从远方流淌而来,与大荒相接,形成了一幅开阔而壮美的自然画卷。

第四句“人眠千嶂月”,描述了人们在山上入睡的情景。这里的“千嶂”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绝。月亮高悬空中,照亮了整个山脉,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受,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五句“马啮万群霜”,描绘了边疆士兵骑着战马巡逻的场景。这里用到了“啮”字,形容马儿在夜晚啃食着积雪或霜冻。这个细节生动地描绘了边疆士兵的生活状态和他们面临的艰辛与挑战。

第六句“行幄东南近”,描述了军队驻扎在靠近东方的位置。这里的“幄”是指帐篷或军帐,表示军队驻扎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展示了边疆军队的严整纪律和严谨作风。

最后一句“风清禁漏长”,表达了诗人对边陲之夜的感慨之情。这里的“禁漏”指的是古代宫中的计时器——漏壶。当夜晚降临时,风声变得清晰,禁漏器也显得更加长久。这种描述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夜晚景象的喜爱,还隐含着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