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有人瞻北斗;东坡此地即西湖。
【注释】
南海:指广东,在岭南。瞻北斗:仰望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古人以它为夜中的标志。东坡:指苏轼,他在杭州任知府时,有西湖之美。即:就是,此处作“是”。西湖: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因湖面如镜而称西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伊秉绶的一首七律。诗中前两句写伊秉绶的籍贯和当时他的官职,后两句写伊秉绶的家乡和他当时的境遇。全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优美,是一首很优秀的咏物诗。
南海有人瞻北斗;东坡此地即西湖。
【注释】
南海:指广东,在岭南。瞻北斗:仰望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古人以它为夜中的标志。东坡:指苏轼,他在杭州任知府时,有西湖之美。即:就是,此处作“是”。西湖: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因湖面如镜而称西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伊秉绶的一首七律。诗中前两句写伊秉绶的籍贯和当时他的官职,后两句写伊秉绶的家乡和他当时的境遇。全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优美,是一首很优秀的咏物诗。
《黄鹤楼题壁·笛声吹裂大江流》作者为清代诗人宋湘,其古诗全文如下:笛声吹裂大江流,天上星辰历历秋。黄鹤白云今夜别,美人香草古时愁。我行何止半天下,此去休论八督州。}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夜晚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祝福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笛声吹裂大江流: - 笛声与大江的和谐:诗的开头“笛声吹裂大江流”描述了笛声如何穿透大江水波
注释: 1 座主:指座主老师,即科举时的考官。 2. 初颐园先生:指李慈铭,字次青,号初颐园,浙江仁和人,清朝著名学者。 3. 视学:视察学校教育。 4. 奉别:送别。 5. 国士知:国士之知,指被国家看重的人才。 6. 六年席帽此头皮:意指六年来一直戴着帽子,形容勤于学问或苦读。 7. 春风不厌无花果:意指春天里,即使没有花朵的果实,也让人感到喜悦。 8. 夜雨还留失着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雪霏即句”,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注意抓住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译文: 夜半时分风声嘈杂地响了四起,清晨的寒冷比夜晚的还要重一些。是谁看到下雪后先有感悟呢?等到我打开门时,天已放晴。 山影映衬城廓没有远近之分,月光照耀着海面分外明亮清晰。我闲居无事自喜来往稀少,于是打扫庭院买些酒喝。 赏析
晓起对雪三首 其一 诗句解析 纸窗风断炭炉灰,城角钟声一片来。 不道人家烟漠漠,已看天井雪皑皑。 真堪灌魄团将咽,莫便呼僮扫作堆。 闻与邻翁数年景,好花飞到第三回。 译文与注释 当早晨醒来,我独自对着窗外的白雪沉思, 纸糊的窗户在微风中已经吹得不再结实, 炭火已经熄灭,只剩下灰烬,而远处的城墙角落传来了钟声, 它如同一首悠扬的乐曲,让人心神宁静。 我不曾意识到
【解析】 此诗为五言排律,全篇皆用对仗。首二句写雪景之美,“到眼清华”意谓眼前的雪白得耀眼;“十分冷淡足精神”意谓这清冷的雪花足以使人振奋精神。后两句写雪花与月的关系,“羌无明月来涵影”,羌是地名。这里说,月亮来了,却并不使雪更亮,反而更衬托出雪的洁白。“回风去逗春”意谓回风拂动着雪花,好像在逗引着春天的到来。三四句写雪后童子乞火,先生拥絮的情景。五六句写雪中鹤之不群。七八句写诗人自谦之情
晓起对雪三首其一 身在楼台缥缈间,清光如此不尘寰。 纵嫌衣薄应须耐,便压檐低那许删。 注释:我身在这高楼之间,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清冷的月光洒在我身上,却不染尘埃。即使觉得衣服单薄,也应该忍受寒冷,因为雪花落在屋檐上已经压得很低了。 晓起对雪三首其二 画里孤舟人钓水,梦中一树我游山。 安排驴子桥头去,消受先生此日闲。 注释:我在画中看到了一只孤独的小舟在水面上钓鱼,仿佛在梦中看到一棵树
注释: 座主初颐园先生视学福建奉别二首 其一 邹鲁风今到海滨,三年吹暖八闽春。 诸生莫错马融帐,天下能谈郭泰巾。 译文: 现在邹鲁之风来到了海滨,已经三年了,为福建带来了春天的温暖。不要以为马融帐下的学子们是错的,在天下能够谈吐自如、有风度的人是郭泰。 文选楼高经见月,罗浮秋远旧无尘。 译文: 文选楼之高可看到月亮,罗浮山之秋景远去已无尘埃。 赏析: 这首《奉别二首》是作者离开福建时所作
重阳节前一日 菊花盛开的雨天,篱笆旁六枳花散发阵阵清香。 不剪去藤萝风自落,将收割菜甲的日子又添黄。 客人当无事时苔阶清净,小妾有童心药鼎清凉。 近来病骨懒于游人何处再过重阳
这首诗是丰湖书院的三堂联。 注释: 从来此地比洙沂——自古以来,这里和孔子故乡的曲阜一样,都是文人墨客竞相游览的地方。 况拓开近水天光——何况现在这里又是一片水光山色,让人心旷神怡。 四面春宜风浴——四周春意盎然,微风拂面,令人如沐春风。 自后何人更苏翟——自此以后,又有谁能超越苏东坡、米元章呢? 只认取前峰灯火——只是记得当年苏东坡在黄州时,曾在前峰山观赏灯火,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注释】丰湖书院:在山东济南。二门:大门和后门,这里指正门和东门。邹鲁:古时对山东一带的称呼。“邹”是鲁国的别称,“鲁”是春秋时孔子所居地,故以“邹鲁”指代齐鲁之地。小蓬瀛: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的总称,这里指风景优美的山水。 【赏析】这首诗是赞美丰乐楼的佳作。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两句写人文古邹鲁;后两句写山水小蓬瀛。全诗意境宏大,笔调雄奇。作者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两方面着笔
```plain 殿门严鼓发,万灶撤周庐。绝壁成驰道,坚冰过属车。 后尘询父老,初日指村墟。共识三驱意,何劳《谏猎书》。 注释:殿门的警戒鼓声急促地响起,成千上万的灶台被拆除以拓宽周圈的住所。绝壁成为奔驰的道路,坚固的冰面足以让马车通过。后来的行人询问年长的父老乡亲,清晨阳光下指向村庄的原野。大家共同表达了狩猎的意愿,哪里需要《谏猎书》来劝阻呢? 赏析
注释: 车声隐隐传来,夜色已经苍茫。 山势打开天险,河流连接大荒。 千座山峰上,月亮照耀着;万群马吃着霜。 行幄在东南边,风清禁漏长。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李益,字君虞,是唐人,与高适、岑参、王维等人同称“边塞诗人”。这首《随跸杂记》二首之二,描写了一幅边陲夜宿图。 首句“车声方隐隐”,以声音描绘出夜幕中寂静而沉重的气氛。接着“夜色已苍苍”一句,将读者引入一种深沉、静谧的境界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情感态度,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意境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读懂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及关键词进行分析。 梅花:指腊梅。蜡屐:即木屐,是冬天穿的鞋。“蜡屐”二字,既点明季节,又写出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腊梅在冬天开放,故“一年”二字,说明作者每年都要去观赏。“几回”两字,表明作者多次去赏梅;“等闲”、“残”,写出了作者对梅花的欣赏程度
注释:玉局仙人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道士叶法善,曾预言唐玄宗在位期间将有日蚀之灾,但玄宗并未在意。赵州和尚是唐代著名禅师从谂,他的茶道闻名于世。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历史人物的传奇经历和独特风采,展现了他们的非凡智慧和高尚品德。诗中的“玉局仙人留带日;赵州和尚吃茶时”是一句非常形象的描述,通过对比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不同生活状态,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
注释:园中的景色收拢,近在咫尺;天上的山峦舒展开来。 赏析:此为一幅描绘自然景色的画卷。前两句是写景,诗人通过“城收万景近”和“天放一山来”这两句,将眼前的山水与远方的自然景观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眼前的自然美景之妙。后两句是写意,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内心的豁达与超然。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分析概括出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从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评价。这首诗是苏轼贬谪惠州时写的一篇《惠州丰湖书院记》。“万间广厦庇来新,问秀才老屋深灯,他日几逢贤太守;”意思是说,万间宽广高大的房屋,庇护着你这些新的学子,请问你们这老屋里还留着一盏深油灯,什么时候才能遇到一个贤良的太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