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武乡慷慨誓师,忍苦守兼忍苦攻,数省建奇功,半壁东南资再造;
与文正后先作督,为同胞又为同位,三江颂遗爱,两公勋业共千秋。
【注释】
1、“媲”、“忍”、“建”均为仄声;
2、“东南”、“两公”为平声。
【赏析】
这首诗是挽曾国荃的联,对曾国荃的功绩作了高度评价。上半首赞其“数省建奇功”,“三江颂遗爱”;下半首赞其“为同胞又为同位”,“两公勋业共千秋”。全联用典贴切,对仗工整,感情真挚。
媲武乡慷慨誓师,忍苦守兼忍苦攻,数省建奇功,半壁东南资再造;
与文正后先作督,为同胞又为同位,三江颂遗爱,两公勋业共千秋。
【注释】
1、“媲”、“忍”、“建”均为仄声;
2、“东南”、“两公”为平声。
【赏析】
这首诗是挽曾国荃的联,对曾国荃的功绩作了高度评价。上半首赞其“数省建奇功”,“三江颂遗爱”;下半首赞其“为同胞又为同位”,“两公勋业共千秋”。全联用典贴切,对仗工整,感情真挚。
【注释】 1、“媲”、“忍”、“建”均为仄声; 2、“东南”、“两公”为平声。 【赏析】 这首诗是挽曾国荃的联,对曾国荃的功绩作了高度评价。上半首赞其“数省建奇功”,“三江颂遗爱”;下半首赞其“为同胞又为同位”,“两公勋业共千秋”。全联用典贴切,对仗工整,感情真挚
【注释】 正小子:正当年轻的小儿子。 穷裔:偏远的地域。 戍边:驻守边疆。 吊桃叶:哀悼亡妻的祭文。 嗣孙:孙子、孙女。 斩衰:丧服,指为死者服丧。 肯堂传嬗:肯接受堂上的祭祀。 不烦议礼付康成:不需讨论礼仪,可交给蔡邕(字文成)来处理。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七言绝句,是作者与亡妻挽联中的一副。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亡妻深切的怀念之情及对她的哀思。 首句以“正小子”开头
【注释】 患政未立:指清政府的统治尚未稳固。外忧未释:指外国侵略者对清朝的威胁尚未解除。深宫方借箸,竟赍素志殁:意谓在深宫之中,张百熙还曾用筷子(比喻自己的才能或主张)来支撑着国家。竟赍素志殁:意谓他终于含恨死去。九重:指皇帝。明察:明智的洞察。贞心:忠贞不渝的心。谋国之忠:指张百熙为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而忧虑、操劳。薄海:泛指全国。无异词:没有不同的看法。忽报大星沉
【注释】 陶士行:指陶澍,字云根,号陶斋,清朝官员,历任湖广总督、兵部尚书等职,以清廉著称。范希文:指范传正,字希文,清朝官员,曾任山东巡抚,以兴办教育知名。 【赏析】 这是一幅挽联,上联“久任封疆”是指陶士行长期担任封疆大吏,下联“宏兴教育”是说他致力于教育事业。整幅挽联赞美了陶氏的政绩和品行,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荷圣朝殊宠,久历清华 (受到皇帝的特别宠爱,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 - 关键词解释: - 荷:接受。 - 圣朝:指皇上或帝王的时代。 - 殊宠:特别的恩宠。 - 清华:清华大学的简称。 - 译文: 在皇帝时代,你受到了特别的宠爱,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 2. 公为东亚伟人,黄发炳忠诚 (您是东亚地区的杰出人物,头发斑白却忠诚) - 关键词解释: - 公:您。 - 为:成为。
【注释】: 瀛州:指京城。小谪住楼台:指贬谪到京城居住,在楼台上居住。 身似落花常近水:比喻自身处境艰难,如同飘零的落花。 月临繁电不生辉:比喻身处险恶环境,如同夜空中的繁星。 顽艳有馀哀:形容自己虽然外表艳丽,但内心却充满忧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首句“瀛州好”,表明了诗人对京城生活的喜爱;次句“小谪住楼台”,则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心境
望江南八首其七 瀛州好,笔砚久抛荒。不见霜毫鸲眼璨,惟调翠沈蟹行长。绕指有柔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瀛州的深厚感情及其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诗人通过对笔砚的描述,表达了对其久已遗忘的情感,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珍视和追求。诗中的“不见霜毫鸲眼璨”一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书法之美的欣赏和赞美,而“惟调翠沈蟹行长”则进一步强调了书法线条的流畅和美感。最后一句“绕指有柔钢”,既表达了书法的柔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