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谓我民何?
夏不雨,秋不雨,春无麦无禾。
取彼斧戕,榆则有皮。
长吏见之,怒形于颜。
趋伐其树,尽其根于田。
将报上官,曰维丰年。

【注释】

斫(zhuó):砍伐。天谓:上天为何如此。民何:对人民的责问。

夏不雨,秋不雨,春无麦无禾:夏天不下雨,秋天不下雨,春天没有麦子和禾苗收成。

取彼斧戕(qiāng),榆则有皮:拿那斧头劈砍榆树,榆树却还有皮。

长吏见之,怒形于颜:官吏见了,怒气就显现在他们的脸上。

趋伐其树,尽其根于田:急忙去砍伐榆树,把它的树根全都刨到田地里。

将报上官,曰维丰年:想要上报给上司,说是丰收的年份。

【赏析】

此诗是一首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民歌。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农民遭受旱灾,庄稼枯死,而官府又催交租税,使农民无法活命的情况。全诗语言简练,感情强烈,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以及揭露封建官僚剥削、压迫农民的罪行。

开头两句“天谓我民何?夏不雨,秋不雨,春无麦无禾。”写天公不作美,连年干旱,导致农民无法耕种。这一句直接点明农民的苦难。

中间三句“取彼斧戕(qiāng),榆则有皮。长吏见之,怒形于颜。”写人们无奈之下,只好砍掉榆树,用榆树皮来充饥。这里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农民的无奈与辛酸。

最后几句“趋伐其树,尽其根于田。”写人们急于砍伐榆树,把榆树根刨到田地里。这是为了减轻土地的负担,让农民能够继续耕作。然而,这并不能改变农民的生活困境,只是暂时缓解了一些压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农民在干旱、苛捐杂税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活的惨状,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和罪恶。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