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
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
【注释】
望嵩山:登嵩山。三十六峰:指嵩山的三十六座主峰,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岳太室、少室二峰。髻鬟:发髻和鬓发。形容山峰秀丽多姿。行人:指诗人自己。舒心颜:使人心旷神怡。白云蓬蓬忽然合:形容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聚忽散。都在虚无缥缈间:都存在于无边无际的空中。
【译文】
三十六座山峰如同女子的秀发,行走的人们来往于其间心旷神怡。
云朵像蓬蓬的草帽忽然聚集又散开,全都存在于虚无缥缈之间。
【赏析】
首句“三十六峰如髻鬟”,写登嵩山远眺所见之景。嵩山三十六峰,峰峦叠翠,形态各异,犹如少女的秀发盘成发髻,婀娜多姿,妩媚动人。这一句诗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嵩山三十六峰的雄伟壮丽,令人心旷神怡,为全诗定下了欢快轻松的基调。
第二句“白云蓬蓬忽然合”写近观之景。登上嵩高山后,眼前出现的奇观是白云缭绕,变幻无常。白云时而飘忽不定,时而又浓密相接,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将眼前的景色呈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都在虚无缥缈间”,则进一步拓展了视野,表达了诗人对嵩山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赞美之情。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嵩山的壮丽景色,更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在面对自然景观时所抱持的平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