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世五百年,生有自来,直上应文昌六星、华盖一岳;
服官四十载,死而后已,当远媲侯釐三古、圣相八垓。
这首诗是挽张之洞联。
名世五百年,生有自来,直上应文昌六星、华盖一岳;
服官四十载,死而后已,当远媲侯釐三古、圣相八垓。
【注释】
名世:指张之洞名噪一时。
生有自来:一生下来就有如此名声。
应:应和,与……相应。
六星: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也称为“魁星”。
华盖:即“华盖星”,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认为它是天帝的伞盖,所以又叫帝星。
服官四十载:在官场任职四十年。
后已:结束的意思。
媲:比喻。
侯釐三古:相传舜帝曾三次路过历山,尧帝三次到历山祭祀。后来,历山被命名为“舜山”,“历山”也叫“舜山”。
圣相:辅佐帝王的重臣。
八垓:指极远的地方。
赏析:
此诗以颂扬张之洞而开篇,用“名世五百年”起首,意谓张之洞声名垂于后世五百年,其影响深远。接着以“生有自来”作结,表明张之洞出生以来就已声名远播,成为一代伟人。中间部分,则以“直上应文昌六星、华盖一岳”为开头,形容张之洞才华出众,如天上之星般璀璨夺目,如同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文昌星,亦如帝星般的辉煌。而“服官四十载”则表示张之洞在仕途上勤勉尽责,任职长达四十年之久,其忠诚与敬业精神令人钦佩。最后以“死而后已”作结,意味着张之洞即使离世,其功绩与精神也将永垂不朽,永远被人传颂。全诗既赞美了张之洞的才华与成就,又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崇敬与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