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兴定策,力举全球区画,如公真是补天以石;
与上圣齐年,悲深端木衰颓,恨我不能筑室于场。
【注释】
①挽:悼念。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湖北武昌人,清末大臣。
②“中兴”句:意思是说,我像补天的石一样,为挽救国家危亡而奋斗;③“与上圣”句:端木赐是春秋时鲁国贤臣。他年老时辞官归家,孔子去拜访他,端木赐很悲伤地说:“赐也何为是栖栖者与?奚其相遗也?”孔子回答说:“赐不欲待故人新知来,以吾所闻见者告焉。”这里指张之洞。
【赏析】
此联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张之洞督鄂期间,黄遵宪为其所作的挽联。当时张之洞因中日战争失败,被迫离开两湖总督兼兵部尚书的职务,被派往广东做钦差大臣。在临行之际,黄遵宪写下了这副对联。
上联“为中兴定策”,是赞颂张之洞为振兴国家所做的贡献。“力举全球区画,如公真是补天以石”一句,是对他为挽救国家危亡、统一中国做出的努力的赞扬。“补天以石”这个比喻非常形象生动,它意味着张之洞就像一块能托起天地的巨石,为国家撑起了一片天空。
下联“与上圣齐年”是指张之洞和孔子的年龄相当。孔子曾说过:“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意思是说:老年人应当安心,朋友应该信赖,年轻人应当怀念。这里用“与上圣齐年”来表达对张之洞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张之洞在任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
末联“悲深端木衰颓,恨我不能筑室于场”,是表达作者的遗憾之情。“端木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贤臣,他曾感叹道:“吾不能为孔父尸(孔子的棺木),为之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不能像孔夫子那样为他守丧三年。在这里,作者以端木赐自喻,表示自己无法像他那样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担忧。
这副对联既体现了张之洞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所做出的贡献,又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