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本一代儒宗,既劝学维新,复兼营存古,爱才如性命,无非育贤佐治,国际图强,泰山北斗日常留,定进化文明,优胜光荣廿世纪;
我仰三朝元老,保东南半壁,全中外生民,入相赞枢机,尤能镇静运筹,邦交永辑,社稷名臣今纵萎,犹令人悦服,感泣悲歌五大洲。

挽张之洞联

颂扬一代儒宗,张之洞卓越贡献与历史地位

  1. 诗句原文
  2. 译文注释
  3. 赏析
  4. 人物简介
  5. 历史背景
  6. 对联艺术特点
  7. 结尾

一、诗句原文

公本一代儒宗,既劝学维新,复兼营存古,爱才如性命,无非育贤佐治,国际图强,泰山北斗日常留,定进化文明,优胜光荣廿世纪;
我仰三朝元老,保东南半壁,全中外生民,入相赞枢机,尤能镇静运筹,邦交永辑,社稷名臣今纵萎,犹令人悦服,感泣悲歌五大洲。

二、译文注释

  • : 此处指张之洞,尊称其为“一代儒宗”。
  • 既劝学维新, 复兼营存古: 既推动教育改革维新,又兼顾维护传统文化。
  • 爱才如性命: 极其重视人才,如同珍视自己的生命。
  • 育贤佐治: 培养和辅佐治理国家的贤才。
  • 国际图强: 致力于国家在国际上的发展和强大。
  • 泰山北斗: 比喻张之洞像泰山北斗一样的重要和权威。
  • 定进化文明: 确立并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 优胜光荣廿世纪: 在二十世纪中展现出优秀的成就和光荣。
  • 仰三朝元老: 尊敬张之洞作为三个朝代的老臣。
  • 保东南半壁: 保护和维持中国东南地区的安全。
  • 全中外生民: 保障国内外人民的安宁。
  • 入相赞枢机: 担任宰相辅佐朝廷决策。
  • 尤能镇静运筹: 特别擅长冷静地策划和应对。
  • 邦交永辑: 确保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 社稷名臣今纵萎: 尽管现在已显衰老,但仍是杰出的大臣。
  • 感泣悲歌五大洲: 感动和哭泣,在世界范围内传唱他的故事。

三、赏析

此联高度赞扬了张之洞对儒家学术的贡献,以及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具有的深谋远虑和卓越成就。通过与历史上其他有类似功绩的人物相比较,进一步彰显张之洞的伟大和独特之处。整副对联用词精准,对仗工整,充分表达了对张之洞的敬仰和推崇之情。

四、人物简介

张之洞(1837年1月1日-1909年1月1日),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老人。清朝末期政治家、书法家、教育家、诗人。曾历任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张之洞在任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注重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历史背景

张之洞于1870年进士及第,历任湖北乡试副主考、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他积极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并在洋务运动期间担任重要官职。面对列强的侵略压力,张之洞主张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并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以强化国防和提高国家实力。他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对联艺术特点

对联是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之一,通常由上下两联组成,要求内容相对、意义相关且字数相等。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仅要求作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还需要具备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创作对联时,需要精心构思上下联的内容和形式,使两联相互呼应,共同形成一个统一而完整的艺术整体。

七、结尾

《挽张之洞联》不仅是对张之洞一生贡献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他精神品质的深刻表达。通过对联的形式,传达了对张之洞的敬仰与怀念之情。这不仅是对张之洞个人的一种致敬,也是对他为民族复兴所作出巨大努力的认可。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回顾,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张之洞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