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人间第几福地几洞天,怪道书无传者;
安得世外有一桃源一渔父,避秦暴共居之。

石门扈,地名,在今湖北黄梅县西三十里,因石门山而得名。

斑竹,一种有斑纹的竹子,这里指石门山的竹林。相传晋陶潜居此,爱竹如命,曾作诗《归去来辞》以明志,人称“陶隐居”。

船洞联,即石门山船洞,在石门山北麓,相传为晋陶渊明所开凿,故名船洞。

几福地:几处福地。几洞天:几处神仙居住的地方。

怪道书无传者:怎么世上没有记载?

安得:哪里能够找到。桃源,传说中的避秦隐居之所。渔父,古代隐士的别号。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写陶渊明的桃花源,赞美其避世隐居、与世隔绝的理想境界。前两句写人间仙境,后两句写世外桃源,前后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理想世界,令人向往。

首句“此是人间第几福地”,点出桃花源在人间,而“几洞天”则强调了它的神奇,它不是一般的福地,而是几处仙人居住的地方。诗人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了对人间仙地的羡慕和向往。

次句“怪道书无传者”,则是诗人对世间传说缺乏桃花源的记载感到奇怪。他怀疑人们是否真的没有听说过这个美好的地方,还是故意隐瞒了真相。

诗人转而想象那个理想的避世之地——世外桃源。“安得世外有一桃源一渔父,避秦暴共居之”,表达了诗人对这样一个理想境界的向往。他想要知道这样的世外桃源在哪里可以找到,希望有一天能够和隐士们一起在那里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比人间和世外桃源的不同景象,赞美了陶渊明的桃花源理想境界。诗人用反问句表达对传说中桃花源的好奇和向往,然后用“安得”一词引出自己的疑问,进一步展开对理想境界的描绘。最后以“渔父”代指隐士们,表达了自己渴望和他们一样远离尘世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