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本循良,治郡有奇气。
遇事乃风生,身命两无避。
刚直为祸媒,高明遭物忌。
一蹶不复伸,殊非圣王意。
当代亦已矣,徒为后人忾。
【译文】
广汉本是循良的郡守,治理郡中却有异禀的气质。遇事便风生水起,身命两无避。刚直为祸媒,高明遭物忌。一蹶不复伸,殊非圣王意。当代亦已矣,徒为后人忾。
【赏析】
咏史其三:本诗是杜甫咏史诗组中的第三首。此诗通过咏叹西汉循良之广汉,来抒发诗人对时事的感慨。全诗八句,每四句成章,结构匀称,节奏整齐。前两句写广汉的循良与异禀的气质;后六句写广汉因刚直为祸、遭物忌而一蹶不振,以及诗人对此的感喟。此诗是借咏古以抒今情,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不满。
开头两句写广汉的循良与异禀的气质。“广汉本循良”,即指西汉时期的广汉太守王尊。他为人宽厚仁爱,为政廉洁奉公,深受百姓爱戴。“治郡有奇气”,即是指他在治理蜀郡时所表现出来的超凡气质,这种气质使他在政治、经济上均取得显著成就。然而“遇事乃风生”,即是指当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他却能迎难而上,表现出一种非凡的勇气和魄力。
中间四句写广汉因刚直为祸、遭物忌而一蹶不振。“遇事乃风生”一句,既是广汉性格特征的概括,也是对他遭遇挫折后的表现的描绘。“身命两无避”一句,既表现了广汉面对困境时的勇敢无畏,也揭示了他刚直的性格所带来的后果。“一蹶不复伸”一句,既表现了广汉在挫折中的无奈和痛苦,也揭示了他正直的个性所导致的悲剧结局。“殊非圣王意”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广汉遭遇的惋惜和感叹,也揭示了诗人对当时政治风气的批评。
末尾四句写广汉虽遭挫折,但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当代亦已矣,徒为后人忾”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广汉遭遇的同情和哀悼,也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和立场,即他认为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停止前进,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