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西歌吹几人闻,明月凭谁说二分。
我是参军徒有赋,不堪城上看斜曛。
徐铉《扬州柳枝词十首》其十赏析
竹西歌吹几人闻,明月凭谁说二分。
“竹西”一词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意指扬州地区,这里借以描绘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古都夜晚。诗人通过“几人闻”表达的是对这种文化氛围的共鸣与感慨,同时也暗含对当时社会风尚的反思和批判。
我是参军徒有赋,不堪城上看斜曛。
“参军”在这里是借用古代军事官职的名称,用以形容作者虽身在军营却只能虚度光阴,无法施展才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力感和对现实的不满。而“斜曛”则是指夕阳西下的景象,象征着日薄西山的局面,暗示着时光飞逝、青春不再。
徐铉此作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晚唐时期扬州城的风貌图,通过“竹西歌吹几人闻”展现了扬州的文化繁荣与艺术氛围,而“我是参军徒有赋,不堪城上看斜曛”则透露出文人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深深忧虑。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的纠结,也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动荡不安。
徐铉作为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的官员,其政治生涯可谓跌宕起伏。他的作品常反映出他对时局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因此,他的《扬州柳枝词十首》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值得后人仔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徐铉的这组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徐铉《扬州柳枝词十首》及其注释的赏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到晚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及其复杂性,同时感受到文人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面对的困境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