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房夜夜听啼乌,肠断东风泣凤雏。
一对麻衣小儿女,有谁还信掌中珠。

【注释】

  1. 哭长:哀悼已故的儿子。
  2. 参成:即赵参成,字子明,汉时人。曾为孝文帝所爱幸。
  3. 乌:乌鸦。啼乌:指杜鹃鸟,又名怨歌行。传说其鸣声哀切,所以又称“泣血乌”。
  4. 东风:春风。凤雏:比喻儿子。
  5. 小儿女:指自己的子女。
  6. 掌中珠:比喻珍贵之物。这里代指儿子赵参成。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除夕前一天听到杜鹃的哀叫声而思念儿子,感叹天伦之乐的可贵,同时表达了对儿子的怀念之情。
    首句“空房夜夜听啼鸟”,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一个“空”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单与寂寞;一个“夜夜”字,则表明了时间的漫长与频繁。诗人独自一人,听着窗外杜鹃的啼叫声,不禁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
    第二句“肠断东风泣凤雏”,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儿子的思念之情。“肠断”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因思子而痛苦不堪的内心感受;“泣凤雏”则形象地描述了杜鹃鸟的悲鸣之声,仿佛是在为儿子哭泣。这里的“凤雏”并非实指,而是用来形容儿子的高贵品质,暗示着他在父亲心中的地位之高。
    第三句“一对麻衣小儿女”,转而写到了其他家庭成员。诗人的目光从远方的儿子身上转移到了自己的子女身上,他们都是自己的至亲骨肉,是家庭中的宝贵财富。然而,由于儿子远在千里之外,使得这些孩子也变得孤独无助。
    最后一句“有谁还信掌中珠”,更是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过去。那时,家中有一个珍贵的宝物——掌中珠,它代表着家族的荣耀与财富。可是现在,这个宝贝却不见了踪影,不知道被谁盗走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宝物失窃的痛心和担忧。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除夕前夕听到杜鹃啼叫时的心境变化,以及他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韵味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