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何必叹枯鱼,己见韶光到敝庐。
度岁正同人磊落,当春宁肯气萧疏。
花香燕尾频移榻,松长龙鳞独著书。
宣室漫言思贾谊,老人今己办柴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绝组诗《早春杂咏》,这是其中的第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 过河何必叹枯鱼,己见韶光到敝庐。(“过河”指度过春天)
- “过河”比喻春天到来。
- “叹枯鱼”表示叹息春天的流逝,如同枯鱼之水一样无情。
- “己见韶光到敝庐”意为自己已经看到了春天的到来。
- 度岁正同人磊落,当春宁肯气萧疏。(“度岁”即一年过去)
- “度岁”表示时间一年已过。
- “人磊落”形容人的正直和坦荡。
- “气萧疏”形容态度冷漠、不热情。
- 花香燕尾频移榻,松长龙鳞独著书。(“燕尾”、“龙鳞”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 “花香燕尾”可能是指书房内香气四溢,象征着文人墨客的雅致生活。
- “频移榻”可能是指经常更换位置,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或心情。
- “松长龙鳞独著书”形容一个人独自坚持读书,不受外界干扰。
- 宣室漫言思贾谊,老人今己办柴车。(“宣室”指朝廷)
- “宣室”可能是指朝廷中的议论或讨论。
- “漫言”表示随意谈论。
- “思贾谊”指的是怀念古代贤人贾谊。
- “老人今己办柴车”意为现在的老人(作者自指)已经准备好了柴车准备退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个人的情感状态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诗人用“过河”“叹枯鱼”等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岁月无情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通过“度岁正同人磊落,当春宁肯气萧疏”两句,诗人展现了自己的豁达与坚定。在描述书房的场景时,诗人用“花香燕尾频移榻,松长龙鳞独著书”表达了自己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最后,通过“宣室漫言思贾谊,老人今己办柴车”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时代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平静接受。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深邃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