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清夜记宸游,劫火惟存莽一丘。
作赋词人空雪涕,吹箫天子自风流。
旃檀有法长开院,杨柳无情不上楼。
却笑兴亡等飞絮,一番东涧又西沟。

【注释】:

当年清夜记宸游,劫火惟存莽一丘——当年清夜,指乾隆帝的晚年。宸游:指皇帝巡游。劫火:指火灾,这里暗喻“白莲教起义”。惟存莽一丘:只留下一片废墟。

作赋词人空雪涕——写自己对往事的感慨和追忆。作赋词人:指杜甫(字子美)。雪涕:形容流泪的样子。

吹箫天子自风流——写诗人自己对昔日君王的追思。吹箫天子:指汉武帝刘彻(字长卿),汉武帝曾作《李夫人歌》,后人因称武帝为“汉武”,也说汉武帝好色,但此诗中是反用其意,以表示自己对过去的怀念。

旃檀有法长开院,杨柳无情不上楼——旃檀:檀木的别名。《法华经》中有“佛土庄严,旃檀为地”之说。旃檀有法:指佛教的教义可以永远存在。长开院:长久存在。杨柳无情:比喻无情世事。上楼:登上高楼。

却笑兴亡等飞絮,一番东涧又西沟——“却笑”三句,作者感叹世事无常,如同飘忽不定的飞絮,而自己的身世与国家兴亡又是那样渺小,就像东涧之水又流到西沟一样微不足道。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阮元所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回忆当年清夜皇帝的游幸、后四句感叹国家的灭亡和个人的命运。最后两句以飞絮比兴亡,以东涧、西沟比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第一句“当年清夜记宸游”,回忆了乾隆帝晚年的游幸之事。“宸游”一词,原指帝王的出行,这里指的是乾隆帝的出游。乾隆帝一生游历无数,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然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却以“劫火惟存莽一丘”来形容这些美好的历史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废墟。

第二句“作赋词人空雪涕”,则是诗人对当时文人墨客的一种讽刺。他们为了抒发自己的感伤之情,常常借古讽今,写下一些伤感的诗句。然而,当这些诗句流传开来时,人们往往会感到一种虚幻和虚假的感觉。于是,他们在面对现实时,只能默默地流泪,感叹世事的无常。

第三句“吹箫天子自风流”,则是诗人对过去君王的一种怀念。在古代,有许多英勇善战、文治武功的君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却以“长开院”来形容这些君王永远存在的辉煌。这既表明了诗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第四句“旃檀有法长开院”,是诗人对佛教教义的一种肯定。佛教作为一门古老的宗教,有着丰富的教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诗人用“旃檀有法”来形容佛教的教义永恒不变,可以长久存在。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信仰的坚定和对佛法的虔诚。

第五句“杨柳无情不上楼”,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一种感慨。杨柳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它的生长状态往往受到季节和环境的影响。在这里,诗人用“无情”来形容杨柳对于楼上的风景无动于衷的态度。这种态度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也表现了他的情感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度。

第六句“却笑兴亡等飞絮”,则是诗人对国家命运的一种感慨。在古代,许多人都曾经历过国家的兴衰和荣辱。然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却以“飞絮”来形容这些兴亡如同飘忽不定的飞絮一样,无法捉摸。这种描述既揭示了历史的残酷和无常,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感慨。

最后一句“一番东涧又西沟”,则是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一种总结和反思。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回顾历史和对比现实,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脆弱。他感叹自己虽然曾经有过辉煌的经历和地位,但最终却沦为一个普通的百姓。这种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兴亡之间的紧密关系。因此,他决定放下过去的痛苦和执着,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