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庭下花如海,红浪颠风急雨时。
分得春归无着处,都将裁刻入新诗。

【注释】

曾侯:曾几(1084年~1166年),字子固,江西南城人。南宋诗人、散文家。

春亭:指分春亭。

杖藜:拄着拐杖。

藜,一种草名,茎叶可食,根可入药。

分得:取得。

“将”是助动词,无实义,用于表示动作的进行。“裁刻”指剪裁雕刻。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为曾几《分春亭记》而写的一首次韵之作。

首句“杖藜庭下花如海”,写曾侯分春亭前花海般的景色,用“杖藜庭下”,写出了曾侯分春亭的地点。“杖藜”,即手杖,这里用作动词,指拄着拐杖。“庭下”,庭院之下。“花如海”,形容庭院中花朵很多,如同大海一样广阔无边。“红浪颠风急雨时”,描绘出春天到来时,庭院中的花儿盛开的景象,用“红浪”、“颠风”、“急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分得春归无着处”,“分得”意为取得,“着处”意为归宿,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取得春天的景色却没有地方可以安放,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和留恋之情。

第二句“分得春归无着处”,“将”,助动词,无实在意义,用来表示动作的进行,“裁刻”即剪裁雕刻,这里指的是制作新诗的行为。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取得春天的景色却没有地方可以安放,因此决定将这些美好的景色都剪裁下来,刻成新诗来赞美春天。

第三句“都将裁刻入新诗”,“皆”是副词,表示全部的意思,“裁刻入新诗”意为把这些美丽的景色都刻在诗歌里,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将这些美丽的景色都剪裁下来,刻成新诗来赞美春天。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