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葛攀萝一径微,几年曾此扣禅扉。
苍岩笑我行将老,白鸟迎人却更飞。
溪月自然能耐晚,山云何事不知归。
五湖多少秋风在,欲剪残荷补素衣。
登昆山次高陵韵赏析
“扪葛攀萝一径微,几年曾此扣禅扉”描绘了登山者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历经艰辛终于抵达目的地的情景。诗句中的“扪葛”与“攀萝”表现了攀登时手抓藤蔓、脚踩苔藓的艰难,而“一径微”则传达出小径曲折且狭窄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诗人在攀登过程中的孤独与坚持。
“苍岩笑我行将老,白鸟迎人却更飞”以自然界的景象作比,表现出诗人对于年龄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苍老的岩石仿佛在嘲笑他渐行渐远的青春,而白鸟迎人的飞翔又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不屈。
“溪月自然能耐晚,山云何事不知归”则通过溪边月亮和山间云朵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归宿与循环的哲理思考。诗人似乎在问,自然的天体为何如此恒久不变,它们遵循着自身的规律,无论是月升月落还是云卷云舒。
“五湖多少秋风在,欲剪残荷补素衣”则是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描写。秋天的风从五湖吹来,带着萧瑟之气;而诗人想要修剪掉荷花上的枯叶,为的是修补自己的衣物——这里的“素衣”指的是未被染色的布衣,象征着诗人朴素无华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攀登险峻山川的艰辛过程,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感悟。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的命运相互交织的意象,诗人传达了生命无常、时光流转的哲思,以及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