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霜毛颖泛松煤,窗底鱼笺自在开。
琢得小诗清似玉,步筇时绕紫莓苔。

【注释】

次韵惠梅禅师见寄秋日四首 其四:饱霜的毛笔,泛着松烟,在窗底鱼笺上自在地展开。琢得小诗清似玉,步筇时绕紫莓苔。

【解析】

本诗以“秋”为题,描绘了诗人在秋风中赏菊的情景。

首句“饱霜毛颖泛松煤,窗底鱼笺自在开”,是说秋天的霜打湿了笔杆,把笔上的松油都冻成了黑褐色。这时的笔端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锋芒,就像被冬天的霜冻住了一样。而诗人却用笔在窗户的下面写下了一行行字,那字迹就像是鱼在水中游动一般。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寒风中,依然保持着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第二句“琢得小诗清似玉,步筇时绕紫莓苔”,写的是诗人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一首清新秀丽的诗。这句诗中的”琢得”二字,形容诗人对诗歌的精雕细琢,而“清似玉”则形容这首诗像晶莹剔透的玉一样纯净。最后一句“步筇时绕紫莓苔”,则是描写诗人在写诗的同时,还在悠闲地散步,时而绕过紫色的莓苔。这里的“步筇”指的就是诗人用来行走的工具。

【赏析】

《次韵惠梅禅师见寄秋日四首》,是宋代词人黄庭坚的一首词。此词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词人与惠梅禅师交往之密切,以及他对惠梅禅师的敬仰之情。全词意境优美,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是对秋季景色的描绘。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一个充满萧瑟气息的深秋时节。他站在窗下,看着窗外飘落的落叶,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阵凄凉。然后,他又看到了笔尖上凝结的霜花,仿佛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这两句诗虽然只是简单的景物描写,但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它们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更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人又描绘了自己写作的过程。他用笔在纸上挥洒自如,写下了一首清新秀丽的诗篇。这一句诗中的“琢得”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诗歌的精雕细琢;而“清似玉”则形容这首诗像晶莹剔透的玉一样纯净,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诗人并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创作成果,他还在闲暇之余,享受着与惠梅禅师一起品茗、聊天的乐趣。他时而漫步在紫莓苔的小径上,时而欣赏着周围的美景,心情愉悦。这样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创作过程,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生活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