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策杖舍轻航,此地高楼半夕阳。
千古文章时己远,一帘风月夜初凉。
山光自足留人赏,水调宁关故国亡。
满地秋阴凝眺远,垂杨犹自带昆冈。
【注释】
和伯御侄游平山红桥四首 其四:此诗作于元贞元年(1295),是王行简为侄子所作。“和伯”,即王行简,字伯御,号梅溪,元末明初诗人、画家。“侄”,即他的侄子王行恭。“平山红桥”,在今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西。“行”指王行简。
策杖:拄着拐杖,泛指步行。“轻航”一作“轻舟”。
时己远:时间已经很久远了。“时”指时间,“己”指自己。
水调:即《水调歌》,一种曲调,这里借指曲调。“宁关”,即不相关。
昆冈:昆仑山名,在新疆中部,横亘中天山南缘。昆仑之山,高五千里,本在西北。昆冈,即昆仑之别称。
赏析:
此诗写秋夜游红桥景色。开头两句说,拄着拐杖缓步徐行,来到这座半倚高楼的红桥上。“行”“凭”同义复词,都表示动作,可通假互用,也可单用。“高楼”指红桥上的楼阁。“夕阳”二字点明时间在黄昏时分。“凭”就是登上的意思。“舍”是放下的意思。“轻航”指乘船或驾舟缓行。“轻航”与“策杖”、“高楼”相呼应。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拄着拐杖,缓步徐行,来到红桥上,这里是登楼凭栏,眺望远方,观赏眼前美景。
第三句写景:“千古文章时己远”。“时己”是时间已经过去的意思。这句意思是:千百年来,人们留下的诗文很多,但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己”在这里用作代词,指时间,而不是指已死的己。“文章”指诗文。
第四句写景:“一帘风月夜初凉”。“帘”是垂下来的布帘或帷幔。“风月”是风和月光,泛指自然景色。“一帘”指帘子上垂下的帷幕,也可以理解为帘幕。“初凉”指夜幕刚降临的时候,天气还比较凉爽。这句的意思是:夜晚刚刚降临的时候,风和月亮都挂在帷幕上,给人们带来一阵凉爽。这句写景是前两句写景的继续。
第五句写景:“山光自足留人赏”。这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意思是:山色自然美丽,足以使人欣赏,不必登高临远去寻觅。“山光”指山色。“足”有足够之意。“留人赏”指使人们流连忘返地欣赏。这一句是写景,也是对前两句景的总结,并引出下文。
第六句写景:“水调宁关故国亡”。“水调”是一种歌曲名称,这里指音乐。“关”同“贯”,贯通的意思。“宁”同“宁”,“关”同“关”,都表示肯定的意思。“故国”指故乡。“亡”是消灭、消失的意思。这一句的意思是:优美的乐曲不能贯穿到故乡中去,因为家乡已经成为历史了。这句写景,也暗含了作者的感慨和哀伤之情。这句是承接上一句的过渡,也是对前两句景的进一步总结。
最后两句写景:“满地秋阴凝眺远”。“望”字下得很深,写出了作者站在桥头凝望着远方的情景。“秋阴”是秋天的云气,也就是云雾。“凝”字用得好,它写出了作者凝神远望的心情。“秋阴”也指秋天的气息,这里指秋天的景物。这两句的意思是:满地都是秋天的阴霾笼罩着远方的景象,令人凝思遐想。这是全诗的结尾,是写景的收束。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和侄子在平山红桥上观赏美景的景色。全诗写景抒情相结合,情景交融,意境优美。